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访谈正文

环保最大引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013-11-15 09:06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环保环境环保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记者:您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环境污染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让市场机制在资源利用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可否举例说明?

于洋:我国环境污染的根源在于污染的外部性没有得到有效纠正。这不仅造成民众过度消费、企业过度排放,而且使民众无法正确认识环保的成本效益。一方面,环境质量水平降低,另一方面,民众对环境质量水平的需求虚高。这就加剧了人民对青山绿水的需求和对改善物质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征收环境税来纠正污染的外部性势在必行。

我国广大群众还没有建立起“环境污染人人有责”的理念,他们往往认为,这全都是黑心厂商污染了环境。但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因改善民众生活水平而造成的污染是严重的。比如,“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的污染物40%~60%来自于为居民提供肉、禽、蛋和蔬菜的农业。但是,当太湖水华暴发,环保专家指出养殖业的水污染问题时,却被一些人讥笑。

一些群众意识不到自己也是污染的责任人,不明白现在各种污染的产生,正是大自然对人们过度消费的报复,更不会理性地把自己的消费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只有对污染行为征收环境税,释放市场价格信号,才能恢复市场机制最优配置资源的能力,才能在消费端彻底纠正污染不断产生的一个根源性因素:过度消费。

同时,要让群众认识到环保本身是有代价的、治污是有成本的,这种责任应该由供求双方通过市场机制共同承担。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民众理性思考如何平衡污染治理和物质生活改善的关系,从而消除扭曲环境定价的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缺乏环境税还会带来环境不公平问题。近段时间,媒体都在关注雾霾问题,却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如为治理雾霾,某些地区增大了从外地输电的比例,却没有对发电地区支付足够体现环境成本的电费。这些地区从不公平交易中获取了额外的环境效益,而供电地区却没有得到足够弥补环境损失的经济补偿。由于缺乏环境税,价格无法体现环境损失。

这种不公平不仅存在于不同地区之间,还存在于不同产业、不同收入阶层和城乡之间,因而造成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只有通过政府的手解决了外部性问题,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才会让污染者负责,让经济流通的各环节和市场中的不同主体,根据其污染责任分摊污染成本。

归根结底,要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解决污染的外部性无法在市场价格中表达这一根本矛盾。解决之道,就是对污染行为征税,可以直接根据污染排放量征收,也可以确定排放总量,通过拍卖排污许可实现转移支付,再通过排污交易的价格信号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做出纠正。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还着重提到“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资源利用成本、环境成本都过低,那么,如何通过财税制度改革改变这一局面?

于洋:目前,国际环境经济学界已经促使欧美各国政府思考推进绿色税改:即开征环境税,同时降低其他扭曲性税种的征收额度,用征收环境税的财政所得代替扭曲性税种的财政收益。

开征环境税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它可能对经济造成影响,不仅因为其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因为它改变了原有税制结构,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而后一种影响将对就业等形成压力。征收环境税的同时降低其他扭曲性税种的征收,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上述负面效应。

更重要的是,如果原有税收结构中本来就存在扭曲,那么绿色税改就能够缓解这种扭曲。在这样的情况下,绿色税改不仅能带来环境的改善,还能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

要看到,不征收环境税而征收扭曲性税(如消费税、增值税和收入税),不仅会造成上面提到的各种问题,企业还会因为要对冲缴纳扭曲性税种的成本,而削减在减排技术和设备上的投入,从而将产业推向污染密集型。

绿色税改不仅是应该进行的,而且是可行的。我国由污染造成的GDP损失在3%以上,这就表明,环境税的税基是丰厚的,急需推行绿色税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