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国际巨头垄断 中国海缆潜行突围

2013-11-28 11:36来源:通信产业网关键词:海缆通信海底光缆亨通光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全球网络全IP化、宽带多媒体业务驱动数据通信尤其是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国际间通信对传输容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2006年12月底我国台湾地区海域的大地震,2008年2月印度海缆断裂仅70%互联网正常,使得一些国际运营商开始加快国际海缆建设的步伐,希望利用多路由、大规模的国际海缆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国际网络安全的破坏。

我国海缆企业通过技术的自主创新持续提升自身实力,并不断开展海缆工程应用,拓展海外通信市场,随着国家对海洋经济的大力支持,给国内海缆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内海缆企业应当把握机会,在海缆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冲破国际垄断,成功走出去。

海缆作为当代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承载了包括互联网业务、语音业务、以及跨国公司专线业务等90%以上的国际通信业务,是国际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随着国际间交往不断增加,国际间通信、金融结算、贸易等对于信息传输将会有越来越大的需求。在国际间通信领域虽然可以采用卫星通信,不过其成本过高,而且易受太阳风暴等天文现象的影响,远没有海缆通信安全、稳定、成本低廉。

需求量旺盛 市场庞大

经历了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国际海缆建设渡过相对平静的几年。随着国际通信业务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爆炸式发展,自2005年以来,国际海缆的建设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2006年12月底台湾地区海域的大地震,使得一些主要的国际运营商开始加快国际海缆建设的步伐,希望利用多路由、大规模的国际海缆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对国际网络安全的破坏。

据TeleGeography全球带宽研究服务报告数据,在2010至2011年,全球推出19个海缆系统,总计价值37亿美元。另外,在2012和2013年立项的还有33个系统,项目总值55亿美元。TeleGeography公司指出,这些海缆系统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海缆系统的容量,还出于对路由选择的多样性,增加直连海缆以减少延迟,通过铺设海缆赢得将来的战略优势,以及相对较高的海缆租赁利润等目的的考虑。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漫长的海岸线以及众多的岛屿。从目前的勘探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在浅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油田和天然气,在这些区域未来势必会兴建海上石油钻井、天然气矿井等。而这些海上钻井与外界的通信不可能全部依靠着无线通信或者卫星通信来进行,无线无法承载海量的数据传输,卫星通信成本过高,行之有效的只能是海缆通信。

同时,紧邻我国的东南亚各国,是一个海底光缆需求量极大的潜在市场,这些国家目前还不能生产海底光缆,不少本地区域性海缆工程往往从西欧引进,运输费耗资巨大。作为东南亚近邻,我们有能力参与竞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缆通信查看更多>海底光缆查看更多>亨通光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