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除灰除尘政策正文

江苏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013-11-29 09:01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绿色建筑脱硫脱硝除尘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关于节能环保产业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三项新要求之一就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而且能够拉动有效投资、激发绿色消费,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市场前景,被列为我国“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我省是节能环保产业大省,今后一个阶段,将集中力量在优势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先机,进一步推动产业加快发展。

(一)产业现状

江苏节能环保产业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一是持续快速增长。近三年来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9.2%,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90.5亿元,规模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31.7%。二是重点领域优势突出。我省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制造门类齐全,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行生产。三是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先后攻克大功率电机永磁调速、浓盐水深度处理、高效布袋除尘、火电厂大型系列烟气脱硫吸收塔循环泵等60多项关键技术并实现成果产业化。但总体上看,江苏节能环保产业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环保装备产品总体上仍以低端制造为主,环保技术装备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二是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中,节能环保服务业仅占2.6%,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平均水平。三是龙头骨干企业偏少,2012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不到10家,环保产业企业结构呈现“低、小、散”的特点。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创新为引领、工程为依托,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大力推进产品由低端为主向更加注重高端发展转变、企业由以产品经营为主向总承包一体化经营转变、园区由企业集中向创新集群转变、产业由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与节能和环保服务业互动并进转变,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主要目标:一是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二是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部分节能及水、大气污染防治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是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壮大。用能单位广泛采用“节能医生”诊断、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新机制改善能源管理,在污水处理、除尘脱硫脱硝、工业废气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领域推进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四是规模骨干企业带动力增强。培育2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20家左右超10亿元企业。

(三)发展重点

一是推动重点领域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升级换代。立足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的现有基础,在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需求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2015年前重点发展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3大类产品:(1)高效锅炉、窑炉、高效电动机、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产品等节能技术装备产品;(2)水处理技术装备、大气治理技术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装备、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等环保技术装备产品;(3)再制造技术装备、产业废弃物开发利用技术装备、资源回收和利用技术装备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产品。二是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服务业。以创新产业经营模式为主线,重点发展节能服务、环保服务和再制造服务三大类节能环保类服务业:(1)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动公共机构、大型公共建筑及重点用能单位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改造,培育和树立一批示范项目;(2)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和环境治理特许经营模式;(3)支持专业化公司利用表面修复、激光等技术为工矿企业设备的高值易损部件提供个性化再制造服务,建立再制造旧件回收、产品营销、溯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三是更大力度实施节能环保工程。重点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污染治理、循环经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建筑行动等五大工程:(1)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企业实施锅炉(窑炉)和换热设备等重点用能装备节能改造;(2)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加大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环保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炼油行业加快工艺技术改造;(3)实施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循环型农业示范载体建设工程;(4)加快建设覆盖大中城市和重点乡镇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地下工程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废气资源化利用、建筑中水利用和城镇污水再生利用;(5)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各类示范区中的新建项目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四是扩大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市场消费。主要是扩大节能、环保产品、再生产品消费以及推进政府采购:(1)认真实施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积极向国家组织推荐,争取省内更多高效节能产品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目录;(2)鼓励环境标志产品和无公害标志食品等绿色标识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3)完善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提高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的能效水平和环保标准,扩大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范围,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是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国际合作和人才建设:(1)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面向产业高端发展的重大需求,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2)建设一批产业集聚、优势突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引领示范作用显著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3)加强企业各类研发机构建设;(4)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节能环保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四)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法规标准。围绕节能、污染防治和资源有偿使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法规规章,研究出台推行生态补偿、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严于国家的节能环保标准,严格节能环保执法。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加大省级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支持节能环保产业使用方式,建立以投资引导基金为主要形式的投入机制。三是推进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节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搭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间的沟通合作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信贷支持力度。四是强化政策导向。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对超过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对国家支持的节能环保重点工程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中给予重点保障。五是加大节能环保产业园和集聚区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财税、金融、土地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国家级、省级及中外合作等各类节能环保产业园和集聚区提档升级,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创新活力勃发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高地。六是扩大对外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承揽境外各类节能环保工程和服务项目;引导外资投向节能环保产业,丰富外商投资方式,拓宽外商投资渠道,不断完善外商投资软环境。七是加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和资源环境教育,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环保产业查看更多>节能绿色建筑查看更多>脱硫脱硝除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