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四川能源装备转型升级步履清晰

2013-12-18 14:05来源:中国能源报 牟思南 刘一丁关键词:能源装备发电设备能源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四川省作为我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和能源装备制造的主要基地,行业转型升级情况备受关注。在《四川省“十二五”能源装备和科技进步规划》即将出炉之际,四川省能源局副局长梁武湖介绍了四川省能源装备行业近年取得的成绩,进一步探讨四川省能源装备行业转型升级遇到的瓶颈和解决措施,在此以专访的形式刊登,以期为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提供可资参阅的范本。

记者:近年来四川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哪些成绩?

梁武湖:“十一五”期间,我省能源装备行业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超过30%,在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装备国产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已形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先进、研制水平较领先、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能源装备工业体系,成为我省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火电、水电、核电、气电、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设备“七电并举”的格局;大型石油钻机产量全国领先,出口全国第一,远销美国、俄罗斯、中东等市场;天然气钻采、输送、液化设备独具特色。

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我省能源装备产业十分注重技术改造、研发创新,特别是在关键科学技术领域获得了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打破了国外对能源装备产业的技术垄断,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的能源装备人才,形成了能源装备全产业链的熟练技术人员队伍,为我省能源装备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与此同时,我省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装备产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记者:四川省推进能源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客观形势如何?

梁武湖:我省能源装备产业在产业结构方面仍不合理,行业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企业粗放式发展方式导致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研发能力普遍落后,广大中小企业缺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撑,技术创新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有效地支撑产品优化升级。同时,产业链仍然不够完善,部分主导产品上下游配套无法满足需要。

不过,低端产品是否过剩还需让市场说话,要考虑到过剩一方面原因是生产能力有闲置,但闲置不一定就是过剩,比如日本地震过后,在建的核电被叫停,没批的不再批,批了的开工延期等原因导致的闲置,不可一概论为过剩。

记者:四川省在推进能源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宏观举措及具体实施路径?

梁武湖:根据我省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把我省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能源装备制造业强省,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集团和企业群。

我省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支持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联合研制等方式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实现转型升级,政策扶持掌握自主技术的骨干企业,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设研发、中试、检测、咨询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能源技术进步和装备产业发展带动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施工、监造管理、投融资和检验检测等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支撑我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和工程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发明专利、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全面提升能源装备技术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我省发电设备产量优势,深化我省与国际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双多边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重大能源装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提升话语权与影响力,依托重大国际能源装备合作项目,推动国外先进能源技术和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加快我省先进能源技术和装备“走出去”,提升我省能源装备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装备查看更多>发电设备查看更多>能源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