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日前,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科诺勘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广东院科诺勘测公司”)总工程师马海毅被评为首届“中国核工业工程勘察大师”,成为广东院在高端人才推介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尤其是在科研项目和工程服务方面下功夫。创新、质量、服务、持续地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在马海毅的笔记里,记录着这样一句话。从事核电工程勘察20多年,马海毅始终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孜孜不倦地追求技术创新,为广东院乃至我国核电建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海毅(左)在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现场
潜心钻研的技术带头人
1983年马海毅从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毕业,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积淀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丰硕的专业成果和显著的工作业绩。2012年被评选为全国电力勘测设计行业第二批资深专家。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勘测设计人员,必须要勤奋好学,首先要找机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马海毅一直走在国内核电勘测技术前沿,关注国际上相关的技术动态,注重在勘测实践中不断创新勘测技术;积极带领团队与科研单位合作,取长补短;主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推动广东院在国内核电工程勘测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马海毅先后主持完成的《核电厂厂址动弹性模量等动参数的测试和评价研究》、《核电工程岩体力学特性评价方法及爆破施工安全监控关键技术》等科研成果在多个核电工程勘测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工程及科技奖项20余项,获得核工业部级优秀工程勘察、咨询、软件等奖励16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岭澳核电站工程勘察荣获2004年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金质奖,岭澳核电站投运至今屡创世界同类核电站安全运行纪录,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沿河核电的地基把脉者
2013年6月6日,广东院承担常规岛设计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试运,投入商业运行。
作为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核电站之一,红沿河核电站见证了几代核电建设者的拼搏与汗水,马海毅正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2006年寒冬刚过,广东院就参与到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工作中来。红沿河核电站的地基条件是当时国内遇到最复杂的岩土条件,我们在地基岩体中发现一种叫‘捕虏体’的地质现象。”马海毅介绍,红沿河核电站的地基非常特殊,具有典型的不均匀性,给广东院岩土工程分析与地基评价带来很大困难。
结合广东院丰富的核电工程勘测经验,马海毅经过充分调查,提出了针对“捕虏体”的勘测方案和评价方法。在地基专题评审会上,1、2号机组主厂区勘测得到评审通过,核岛地基现场验收与评审获得确认。广东院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咨询服务,赢得了3、4号机组核岛区初步设计的勘测工作。
但是,更加严峻的考验接踵而来!
相比1、2号机组核岛区地基,红沿河核电站3、4号机组核岛区地基的捕虏体分布更加复杂。针对这一特殊地质现象,全部挖除捕虏体的处理方案将导致原定工期延后和成本大幅增加。
“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案吗?”面对困难,马海毅陷入深思。通过周密实地勘察检验,结合动态分析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同类工程经验,马海毅凭借严谨的对比分析和科学论证,为浅层地基处理方案提供了充分的地质及岩土工程依据。经过多次研讨、答辩,得到大部分专家认同。该方案既保障了工期、又节省了投资。红沿河核电项目使广东院核电勘测技术真正实现了走出广东的跨越式发展,马海毅功不可没。
身先士卒的实践探索家
“上世纪70年代,核电工程在我国刚刚起步,核电勘测技术尚处于空白阶段,既没有现成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也没有任何工程勘测经验可借鉴,广东院开展的核电勘测设计可谓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回望广东院核电业务发展历程,马海毅如是说。
“当时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事实上也没有人去培训你,”马海毅感慨道,“所有关于核电站地基勘察的知识都要靠实践,靠设计人员查阅资料,一步一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再将经验升华成理性的知识和技术。”
“实践出真知”成为马海毅技术创新道路上的习惯,“勇于接受挑战,承担没有前期经验、岩土工程条件复杂的工程,重视并应用多种手段于核电工程勘测中,尤其是原位测试,解决特殊的地质及岩土工程问题。”
“居于斯不囿于斯,踏实于斯升华于斯。”马海毅参与、主持了包括大亚湾、岭澳、阳江、红沿河、宁德、台山腰古、防城港在内的多个核电站厂址选择与勘察。目前,这些项目都已投产或在建设中,还参与了大量的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并将实践中的探索和感悟,升华为技术理论,比如撰写了《核电站厂址工程地质勘测中岩体风化等级划分的应用》、《广东岭澳核电站工程勘察实录》、《粤西滨海核电厂址强风化花岗岩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等论文,主持新编行业标准《核电站工程勘测技术规程》,参编多项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在广东院取得的众多大型火电、电网、新能源工程业绩中,也凝聚着马海毅30年来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辛劳付出,其中海域风电工程在近几年的科研、培训、实践中初结成果,项目已付诸实施。
近年来马海毅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到了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上,主持或指导了多项科研项目、参与广东院博士后培养、担任博士后课题的院内导师。
尽管岁月流转,有种情怀却始终没变,那就是马海毅身上映衬出的广东院人脚踏实地践行“创新先行”理念的精神,它也成为推动广东院快速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0年4月9日,中核华兴代建的海南昌江核电人才住房项目土地摘牌成功,该地块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环城西路东侧,总建筑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容积率低于2.0。海南昌江核电人才住房项目,是投资建设事业部继连云港核电专家二村、福建漳江核苑项目后,定销商品房业务的又一延续。海南昌江核电人才住
韩国政府加快了去核电政策的推进速度。科技信息通信部7月23日宣布,将在2021年前培育出800名专业拆解核电站和管理核电站废弃物的人才。科技信息通信部计划在今年投入16亿韩元开展核电站安全研究专业人才培育项目,专门培育核电站安全领域的复合技术人才,同时还将开展20个关于未来核电领域基础技术的新
3月10日,防城港项目部召开职工民主管理大会暨2018年工作会议,公司副总经理、防城港项目部总经理陈建明、项目经理部各领导、各部门、专业分公司、施工队主要负责人及职工代表共计56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支部书记申建生主持。公司副总经理陈建明在会上作了《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不断提升核电项目管理水平
7月7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到浙江省海盐县,就校地合作建设核电研究生实践基地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调研。清华大学自2016年3月加入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产业联盟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核电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国际核电人才培养项目的规划和落实。本次调研旨在促进校地合作建设核电研究
6月1日,为期7天的首届中国-东盟核电能力建设活动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正式拉开序幕。为持续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核电领域的合作,为东盟培养核电人才,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与东盟能源中心当日还签署了关于核电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协议,中广核副总经理郑东山与东盟能源中心主任Sanjayan K V V
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人才——全国核电人才开发与建设研讨会召开原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会上发言3月19~20日,全国核电人才开发与建设研讨会在山东荣成召开。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官员在会上表示,支撑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人才,未来5~10年,我国核电发展需要大批核工程与核技术、核物理、机电及热能工程等方面的核电专业人才。这位官员表示,要解决核电人才短缺这一突出问题,加强培养是关键环节。第一要培养与核电发展相适应的核电科技研发人才,包括国家层面的总体技术研发带头人,企业层面的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
“国核大学就是要支撑公司战略发展,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成为公司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知识管理的推动者和执行者。”成就一个世界级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合理的组织规模、卓越的盈利能力、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如此,科学的集团管控模式、战略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样至关重要。“这些要素是构成卓越企业的基因,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所在。”马璐指出,作为一个技术创新型公司,国家核电要想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关键要做好这两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据了解,
近日,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通知,对2013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予以资金补助,浙江省共有3个项目入选。海盐县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的彭存利工作室名列其中,并获1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用于该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至此,海盐首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应运而生。据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文件精神,按照《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的鼓励和扶持高技能人才发展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共建南华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负责人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南华大学协议。签约仪式上,南华大学被授予“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牌匾。根据协议,湖南省将南华大学列为本省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在教学、科研和基础条件建设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中核建设集团将南华大学纳入本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单位。双方将共同加强南华大学核电工程、核能利用和核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扶持核工程技术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
11月8日,中国核工业勘察设计协会评选出12名首届核工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此举体现了核工业对技术领军人才的重视,有助于提高核工业勘察设计水平,增强广大勘察设计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核工业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曹述栋出席会议并讲话。曹述栋对首届核工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既要有荣誉感,也要有责任感,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作用;二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专业技术,提升个人能力水平,争取更高的国家级的荣誉;三是要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四是要积极参与指导协会工作,发挥人才优势。本次会议是核工业勘察设计协会第六届第五次常务理事会暨领导小组第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红沿河核电全年上网电量为482.7亿千瓦时,约占辽宁大连市全社会用电量的98%,累计上网电量超过3317亿千瓦时。据了解,近5年,红沿河核电站累计通过灵活调峰助力电网多消纳新能源电量68亿千瓦时。
近日,随着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满功率稳定运行,标志着中国广核集团2024年六大核电基地19轮大修收官。2024年,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联合群厂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工作要求,深入践行“严慎细实”工作作风,始终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克服诸多挑战,保持了卓越运营业绩的稳定。本年度共实施19次大修
8月17日下午,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到红沿河核电调研。大连市副市长楚天运,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郭利民陪同调研。董保同先后到1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取水口冷源前线指挥中心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主泵电机情况,听取了红沿河核电冷源风险防抗体系建设、组织运作、技
根据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公布信息,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累计上网电量3074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924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333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69万公顷,为地方经济和生态发展打好区域蓝天保卫战,贡献了中广核力量。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位于辽宁大连瓦房
近日,国家核安全局公布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因一号蒸汽发生器水位高高触发自动停堆运行事件情况,详情如下: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因一号蒸汽发生器水位高高触发自动停堆运行事件2024年4月22日,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12:22,由于一号蒸汽发生器出现水位高高信号,叠加核功率大于10%额定
近日,国家核安全局公示红沿河核电厂2号机组因不间断电源故障失电导致一起0级运行事件,详情如下:红沿河核电厂2号机组因不间断电源故障失电导致主控室可居留系统碘过滤回路自动启动运行事件2024年4月8日,红沿河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01:42,机组B列220V不间断电源配电盘失电,其下游负荷主控室
6月6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以下简称“红沿河核电”)1号机组迎来商运十周年。红沿河核电1号机组自投产发电以来,始终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业绩,截至2022年底,1号机组累计上网电量729.7亿千瓦时,全厂6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2363亿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等效减少标煤消耗708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2亿吨,相当
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一行到红沿河核电站调研。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陪同。董保同一行前往5号机组主控室及汽轮机厂房、一期取水口、二期换热站及UG控制室(保卫控制中心)、海水淡化厂房等地实地调研。在5号机组主控室,董保同听取了
记者近日了解到,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热示范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周边红沿河镇核能供热建设正全面铺开,各项工作准备就绪。按计划,近期红沿河镇居民就能率先用上核能供热。近年来,国内多个核电站开启供暖实践,为能源保供及节能降碳作出贡献。从山东海阳核电供热项目到秦山核电核能供热示范项目,
2022年11月1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是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共惠及周边红沿河镇近两万居民。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以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为试点,规划供热面积24.24万平米,最大供热负荷为12.77MW,利用红沿河核电站汽轮机抽汽作为热源,替代红沿河镇原有
2022年11月1日,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热,该项目是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覆盖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惠及当地近两万居民。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位于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规划供热面积24.24万平米,最大供热负荷为12.77MW,利用红沿河核电站汽轮机抽汽作为热源,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核建公告,披露近期签署的核电工程合同情况,详情如下:
践行“六大控制七个零”和“充分准备、一丝不苟、万无一失、一次成功”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标准化、集约化、一体化、契约化”基本管理原则。聚焦经验反馈,凝练良好实践,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助推全产业链整体最优、工程管理能力协同进阶,久久为功打造中核集团工程建设领域新质生产
近日,中国电力中电华元核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改进型核岛设备闸门铰链螺母紧固用套筒组件,正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在核电站的日常运营中,设备闸门的密封性能直接关系到核辐射安全控制的有效性,任何细微的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传统的套筒紧固方式在操作
骄阳似火,热浪灼人。7月里滚滚而来的热浪,更加激发了当前核能发展的蓬勃动能。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其中,1至6月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27.2%。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新动能加快成长,高
7月15日,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建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在济南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煤电、光伏发电、陆上及海上风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持续提升双方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双方实现高质量发展。
7月15日,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与中国电建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在济南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在煤电、光伏发电、陆上及海上风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持续提升双方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双方实现高质量发展。
日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核电工程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度),详情如下:[$NewPage$][$NewPage$]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中国核建发布公告,公司子公司近期签署两项核电工程合同,分别为浙江金七门核电厂1、2号机组核岛及其配套BOP土建工程施工合同;福建漳州核电厂3、4号机组核岛及其配套安装工程施工合同。
为深入贯彻集团公司“整体·协同”年专项行动部署要求,落实中国核电下达的年度MKJ重点工作任务,辽宁核电于近日召开了徐大堡核电工程建设阶段投资管理提升专题会。会议由项目控制总监范长虹主持,专项工作组成员参会,旨在系统性提升投资管理水平。会议研究布署了徐大堡核电项目投资管理提升方案及实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头羊,徐工在向“新”而行的赛道上当仁不让,以核心技术研发突破高端装备制造,为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活水。当徐工遇上“新质生产力”,到底会有怎样的火花?“打造世界顶尖装备,创造世界之最”,XGT55000-800S超大型自行走式核电重
10月8日,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核电工程事业部2023-2025年度光伏支架采购结果公示,创臻电气有限公司、天津市瑞丰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华创天晟(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齐翰建筑器材有限公司、天津市文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家企业中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