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北京垃圾处理投入巨大收效甚微

2014-01-06 10:32来源:中国青年报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处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京阳光盛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称,他们公司研发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可以做到餐厨垃圾在小区内源头化处理,生成饲料和肥料的同时,阻止泔水猪、地沟油现象的产生。不过,他也坦承:“从后期产出物中得到的经济价值少之又少,社会效益远超经济价值。”

黄小山的“绿房子”项目,也在寻找一种公益与商业综合投资的思路。当下,除去他本人义务投入时间、精力外,该项目在资金上已投入100万元。对于到底处理一吨垃圾需要多少成本,黄小山并未透露,称“主要是人工费用。”

“我们将生活垃圾处理之后,产生的生物质燃料,售价只是成本的二分之一。”企业主汤广武坦言,当下垃圾处理的经济压力很大,认为靠政府提供经济补贴方可维持。

但是,这种不计成本的分类处理是否可以大规模推行,尚且存在异议。“把现在所有养殖场产生的禽畜粪便制作的现成有机肥加起来,我们的土地还是承受不了,更没有必要使用由这种垃圾高成本生产而成的肥料。”徐海云认为任何垃圾处理方式的选取都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据调查,不仅分离之后的厨余垃圾处理存在费用过高的问题,即便是可由废品回收处直接回收的纸板、饮料瓶等物也面临成本上涨,利润降低,生意难以为继的窘境。一旦在终端缺少垃圾处理的经济动力,以此为源头的垃圾分类也就摇摇欲坠。

“我跟老公辛苦一天赚不了100元,还不如打工,干这个就是为了时间灵活,可以照顾孩子。”在北京一居民小区的门外,一位从事废品回收的人说,“2008年奥运会过后,废品价格几乎全部变成原来的一半,再加上油价不断上涨,我这一车共20吨,送到五环外的集中回收点,光油费就得八九十元。”

另一位废品收购人员话语间也透出焦虑:“我儿子嫌累,赚得又少,半年前就不干了,打工去了……我们这些运废品的车辆,晚上11点之后才能在市里跑,不然扣分,卖完废品回到家得凌晨4点,年轻人受不了这个苦。”

很多受访专家也认为,采用经济手段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较为困难,但却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在一次论坛上,徐海云道出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上不得不迈过的“钱槛”:“垃圾处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成本、经济问题才是关键。”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星翼告诉记者,目前小区生活类垃圾分类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居民自觉度不高,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要求不匹配;二是过度依靠政府投入,缺乏社会力量的动员;三是相关法制建设滞后。

“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戴星翼说。日本政府建立了一套合理垃圾分类回收模式。政府下设环境科,专门回收处理小区的垃圾,每户居民家都有一本“垃圾回收日历”,居民按照规定的日期、地点,把分好的垃圾放到指定的位置。这种系统化、制度化的回收模式,从设计到实施,十分细致。

面对我国小区生活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戴星翼提出几点建议。首先,要重视环保理念的普及教育,“我们之前低估了困难,应把理念教育提高到人的现代化发展高度,使之与现代化城市相匹配。”其次,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如志愿者、学生。最后,应加强立法、执法。

“政府的监管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可以形成一个规则:政府与小区签合同,垃圾达到验收标准,环卫部门就可以低价甚至免费回收小区的垃圾;否则,就提高回收的价格。”戴星翼建议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