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北京垃圾处理投入巨大收效甚微

2014-01-06 10:32来源:中国青年报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处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4年1月1日,北京市上调了非居民的垃圾处理费,从过去的每吨25元调整为300元。之前每吨25元的垃圾处理费从1999年就开始执行至今,但在市政部门的账本里,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已经是收费标准的16~20倍。

25元到300元的涨幅不算小,在政府部门看来,尽管这次调高垃圾处理费还不涉及居民,但还是希望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倒逼机制,最终在全社会实现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早已在业界被倡导多年的垃圾分类话题又一次浮出水面。这一次,垃圾处理费的走高会不会真正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

早在1993年,《北京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就规定:“对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这是有据可查的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最早的公文。如若从这则条例算起,垃圾分类在北京提出已有20个年头。在这之后,垃圾分类在北京等城市步步升级:1997年一些小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2000年,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被有关部门冠名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2010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共同组织编写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鼓励将生活垃圾分类。

从最早的条例出台至今,垃圾分类已经走过20年,但据记者调查,分类的效果并不理想,即便是那些垃圾分类的示范小区内,“未归类、随意扔”的现象依然存在。

垃圾分类走不动,投入不够还是管理多头

20年间,相关部门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进程中投入不少。具体到老百姓的感受是,很多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居民们都曾数次收到过居委会免费发放的3只家庭用垃圾分类桶。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海云曾表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在推进分类的过程中“投入应该是巨大的”,但他也特别指出,巨大投入的背后,分类的效果微乎其微。

记者在走访北京市一个拥有3700户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时发现,每座居民楼下的垃圾集中投放处,均配备有绿、蓝、黑3色垃圾桶,分别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按照政策的设计初衷,给居民家发3个色彩不同的垃圾桶,居民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扔垃圾时再对应地扔到相同类别的垃圾桶,这样就实现从居民家中到社区收集之间的分类。

用于垃圾分类的政府性资金都从哪里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宣传处表示,这些分类垃圾桶等设施所需费用,按比例由各区相关部门出一部分,待考核合格后,市级机构再补贴一部分。

北京市海淀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垃圾桶等分类设施是可以从市政府得到补贴的,但后期的维护费用则由各街道负责。每年发放垃圾桶的数量也并不相同,以小区的占地面积和人口规模为标准。北京市西城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也表示,该区每年需配备的垃圾桶数量有好几千只。

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些以分类为目的的垃圾桶却难以做到物有所用。东城区一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负责垃圾收集的工作人员说,小区大多数居民扔垃圾时并未进行分类。

据记者观察,大部分居民扔垃圾时都对桶上的分类标示熟视无睹。该小区的垃圾清运人员解释,一般需要垃圾分拣员再对垃圾进行分类,但是他们人数很少,工作难以按照要求完成。这个有3700户居民的小区只有27名垃圾分类员。

这并非个别现象。据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宣传处负责人介绍,有了分类桶,但居民不进行分类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垃圾分类效果不佳的原因,似乎并非因为政府在分类推广上重视不足。北京市海淀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淀区一共611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仅仅分类宣传推广费用每年支出就有100万元。而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宣传处负责人也表示,他们已经在社区开展了100多场相关的分类讲座,也设立了专门的垃圾分类网站,多渠道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

但是,亦有环保人士质疑此类宣传方式的实际效果。一家民间组织的负责人陈立雯说,此类讲座参与人数少,效果不佳。她认为,现在垃圾分类缺少整体管理,仅仅局限于垃圾桶等硬件设施的配套,而相关的分类知识不能向居民进行有效传递,同时监管措施匮乏,最终造成了一堆垃圾怎么也分不开的状况。

也有专家分析了更深层的原因。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弃物研究所所长王琪,目前垃圾的管理权限和职责很分散。“整个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行业,属于住建部管;资源再生这部分政策制定属于发改委管,行业监管属于商务部管;污染控制属于环保部管。”多头管理下,效率不高,成效不明显。

此外,尽管我国每年垃圾处理的投入都在大幅增长,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王琪列举了一系列数字证明:2009年住建部的数据显示,垃圾处理的投入共73亿余元,以目前每年垃圾产生量1.6亿吨计算,我国每吨垃圾的处理费用仅为46元;同一指标在2011年的日本是2000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活垃圾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