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四川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迈向深水区

2014-01-06 15:41来源: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关键词:水利工程多元化管理产权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四川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出台 《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通过产权证书、运行制度、工程档案“三有”和产权所有者、管理者、管护制度、管护经费、监管责任“五落实”,小型水利工程将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管护责任、多渠道筹集管护经费以及实践有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目标是:在2020年基本扭转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局面,建立适应省情、水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

该意见出台后,将对四川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带来哪些影响?就此,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农水局农田水利处处长陈鹏。

只退出无进入小水利养护成难题

“2005年前后农村税费改革后,‘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劳动义务工)逐步取消。而‘两工’恰恰是小型水利工程的养护主体。”陈鹏指出,“自此,遍布广大乡村的五小水利的管护只有退出,而无进入。使用时都是自己的‘责任田’,维修时就成了国家的‘大锅饭’。”由于权重不清晰,导致相当比例的渠道失修、工程老化、坝塘垮塌、渗漏严重。

“四川省目前拥有20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为跟上生产、生活日益增速、增多的发展需求,一要加快建设,二要加强管理;但就目前来说,小型水利的投入远远不如大型水利;退而言之,即使建设力度加大,而如果管护不到位的话,工程的报废速度将超过建设进度。因此,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亟待改革。”陈鹏介绍道。

明晰产权为切口锚定管护责任通过健全管理体制,从而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切入点要从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明晰开始。“有些山平塘,可能产权是村集体所有,但是实际受益的只有坝塘周边的十几户农民。为了清晰的划分责任边界,让权利与义务对等起来,阆中市探索出 ‘联户五卡’(包括产权登记卡、任务明白卡、资金筹集卡、投劳记载卡、国补资金领取卡)的机制,将产权明确到户,哪几户拥有实际的坝塘使用权,哪几户则全权负责管护。”陈鹏指出,这是改革的大方向,虽然形式不尽如阆中这般,但要将“谁投资、谁收益,谁所有,谁管理”的机制渐渐树立起来,并使之深入人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利工程查看更多>多元化管理查看更多>产权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