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光通信报道正文

后100G时代:400G光传输在中国启程

2014-02-18 11:15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关键词:100G光传输光通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00G光传输技术目前还存在标准之争

40G时代,由于技术标准未统一,多种技术制式并存导致了互通性差、成本高、商用化进程慢。100G技术在标准化前也经历过标准之争,最终阿尔卡特朗讯所倡导的PDM-QPSK调制方式和相干接收技术以优良的性能统一了标准。同样,对于超100G的标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标准之争。

无论是芯片厂商还是系统集成商,目前主要关注的还是400G。从40G的前车之鉴可以看出,没有统一的标准,400G将可能会重蹈40G的覆辙。目前主要厂商的400G系统有以下三种实现方案:

通过四载波的100G PDM-QPSK方式来构建400G超级波道

这种方案的好处是:100G技术已规模商用,技术成熟,成本低,跨距长。

通过双载波的200G PDM-16QAM方式来构建400G超级波道

这种方案的好处是:频谱效率提升165%以上,系统集成度较高,体积小,功耗低,目前已开始商用。

通过单载波的400G PDM-32QAM方式来构建400G波道

这种方案的好处是:频谱效率提升300%以上,系统集成度高。

在上述三种方案中,单载波方案频谱效率最高,看似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香农定律的限制,其技术实现难度大,成本高,跨距短(<200Km),如果没有大的技术突破,在长途传输中的应用前景并不乐观。业内专家曾指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单载波方案只适合于城域应用。四载波方案的优势在于技术成熟、成本低、跨距长,但只有在引入频谱压缩技术提高频谱效率,并通过芯片升级解决集成度和功耗问题的前提下,这种400G系统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以目前的100G芯片搭建出来的400G系统其本质还是100G系统。而对于双载波方案来说,频谱效率高和已开始市场商用是其最大的优势,以阿尔卡特朗讯和Ciena为代表的厂商已可以提供400G商用芯片,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400G标准的走向。但是,以目前国内大规模使用的光纤质量和光放大器来看,这种方案的的跨距相对较短,商用跨距在500km左右,这在长途传输应用场景中有一定的限制。如果结合低损耗光纤和新型光放大器,双载波方案的跨距可以超过1000km,基本满足长途传输应用。上世纪90年代敷设的“八纵八横”骨干网如今临近“退役”,中国电信已率先在新一轮的光纤网络建设中采用低损耗光纤。通常来说,这些新敷设的光纤具有20年生命周期,将为400G、1T乃至更高容量光通信系统的商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400G光传输技术门槛很高

传输的本质就是以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低成本进行长距离的信息传送。在超100G时代,进一步提升系统容量和性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在效率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将影响着400G标准的发展。从香农曲线与调制方式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出,进一步增加频谱效率意味着更高的信噪比要求,这也将直接导致400G系统的技术实现难度大大增加和成本快速上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