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访谈正文

大气治理源头改造是要务 末端治理慎防“依赖症”

2014-02-18 11:33来源:中国环境报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环境治理环境成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掏钱”的频率和数量来看,政策层对大气治理的决心已经显露无遗。去年10月,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倾斜。在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中央又明确今年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为大气治理加码。

治理资金翻倍令地方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倍感振奋,但怎么花却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去年底,围绕中央拨款大气治理就曾在学界引发争论;而在不久前爆出环保专项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地方政府补贴无烟煤“狸猫换太子”的闹剧,也让纳税人对财政资金能否真正用在治污刀刃上产生担心。

来自全国范围税收的财政资金为重点地区治污投入,具备合理性和公平性吗?如何确保中央治污资金发挥实效、用在哪里更具效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梅德文。

中央为地方环境治理“买单”,具备合理性吗?

环境治理需要政府投资 环境红利要转移支付

记者:有学者在微博上提出,来自全国税收的中央财政资金用于某一地方的污染治理,存在公平性的问题,而且不利于地方环境成本的内部化。中央为地方环境治理“买单”,具备合理性吗?

梅德文:首先应该认识到,全国财政为污染严重地方拨款治污属于逾期的偿债。

环境污染严重地区重工业发达,对环境破坏严重,包括对大气的污染也严重,这些地区为全国经济增长输送了大量资源,为国家贡献了财政收入的同时,环境成本却没有得到市场或财政的补偿,形成环境欠账,环境问题累积到现在变得异常突出。

基于这一逻辑,国家应该实行转移支付,把其他地区获得的环境红利转移到重污染地区,把过去获得的环境红利转移到现在治污。

其次,环境污染很容易跨越行政边界,上升成为一个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问题,比如雾霾和酸雨。而由于人是全国性流动的,这本身也会演变成一个全国性的民生问题。应该认识到,环境治理目前仍然属于公共事业,离不开政府财政投入,国家财政把资金投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这也是民生的要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气污染治理查看更多>环境治理查看更多>环境成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