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评论:核安全是最大的环保

2014-02-21 09:26来源:中国环境报-王晓峰关键词:核安全核事故核能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的“3-11”福岛核事故为人类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技术有限的确定性背后伴生的无限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总是如影随形。

正如钟群鹏院士所说,“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史即是与广义的失效作斗争的历史,变失效(失败)为安全(成功)的历史,这也是安全科学大发展的契机”。

理性看待核能的负效应,积极应对核能“风险社会”的放大效应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将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概括为风险社会,即技术创新能力把工业活动的灾难性潜能放大到超出人们可能了解的范围,使风险呈现普遍性和灾难性。

核能在发电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核辐射、核泄漏等危害随着核能遭受污名化的命运而被等同于原子弹,也成为风险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不是所有的放射性都会给人类带来致命风险, 放射性也不是核能的专利,人类所接受的辐射总剂量中仅有0.25 % 来源于核能。

然而,风险社会下人们不仅关注“社会财富”的分配,也更加关注“社会风险”的分配。虽然风险事件本身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关紧要的或非常局部化的,但风险的放大效应使得风险的后果可能远远超出其最初影响,表现为接踵而至的次级甚至多级效应,包括污名化、社区抵制、政府公信力丧失等。

要在风险社会构建核能安全信念, 必须增强公众对核能风险的可接受性。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指出“公众的可接受性问题已经成为核电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后续核电能不能发展、怎样发展、有没有前途,关键在于能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核事故风险主要来自于人的行为、规程的遵守和核安全文化

核能风险受主体心理、角色立场与文化意识等多重因素影响, 而且随着技术进步,核能风险的评价标准亦随之提高,过去被认为低风险的核能今天可能被认为风险丛生。同时核能安全是一个概率性范畴, 并不存在绝对可靠的能源安全。

核电厂设计安全分析主要采用基于主观的依据设计基准事故的确定论评价法(称为DBA)和概率风险评价法(PSA)。DBA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纵深防御的原则。但三哩岛核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表明,核事故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并不是系统和装置本身,而是人的行为、规程的遵守和核安全文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安全查看更多>核事故查看更多>核能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