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企业合作融合走出去须长远规划

2014-02-25 13:2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作者:龙昌关键词:核电企业核电技术核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前段时间核电建设放缓的背景下,再次兴起的国际核电市场无疑是解决我国核电产能相对过剩的最好选择。目前我国核电产业出海正在进行时,一些进展的取得证明了我国核电产业具有参与国际核电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我国核电出海过程将面临很多未知问题,走出去战略实施需从政策扶持、前沿技术自主研究、装备制造体系完善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

产能过剩走出去是当务之急

由于核电装备的特殊性,为适应“十一五”以来我国核电大发展,一重、二重、东气等重工集团均投巨资用于核电装备研发生产。但受福岛事件影响,核电订单减少,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给重装企业造成很大麻烦。

据了解,目前国内主要核电装备制造商加起来一年核岛主设备产能在11~12套,但按照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5800万千瓦的规划计算,国内市场每年需求最多只有5~6套。

“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就主要看产品质量和价格,这对于甲方是有利的,但装备制造企业的日子就很难过,企业大多面临亏损。”二重集团核电事业部总裁邓林涛告诉记者,“更令人担忧的是没有订单会使技术人员得不到锻炼,容易使团队人心涣散。目前人才流失现象已经在各集团出现,一旦队伍散了,想再聚起来就很难了。”邓林涛告诉记者,在内陆核电停建的情况下,装备制造企业寄希望于核电走出去能够顺利,同时也愿意联合国内核电企业,共同争取海外市场。

专家认为,装备制造体系培育是核电发展战略尤为重要的一环,应重视目前装备企业面临的问题。

去年十一月,国家能源局公布《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将核电“走出去”定位为战略。《方案》提出,支持企业以工程建设、设备制造、技术支持和国家银行贷款等多元化方式参与国际项目竞争。

邓林涛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国内核电运营企业拿到国外项目作为依托,由于技术路线以及经济利益等原因,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很难把设备卖给国外核电运营商。

业内人士认为,《方案》对核电企业出海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但战略的具体实施仍需业内进行多方研讨,通过对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未来发展、战略延续性等做出综合判断,确定整体规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企业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