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水处理市政污水市场正文

污泥如何走出“泥潭”

2014-03-03 09:29来源:科学时报关键词:污泥处理环保污水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段伟认为,实际上很多土地在沙漠化、盐碱化,需要有机质。

“我们面对的是整体有机质资源不足,比如,城市生态建设涉及大量园林绿化,如果在生土上直接种,生长不好。”北京易可富特基质肥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永平说。

段伟认为某些片面宣传对污泥处置非常不利。“真正学者的声音在哪儿?权威的数据在哪儿?科研应发挥作用,我们的污泥处理才能干干净净往前走,没有负罪感地往前走。”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城建处处长杨建劳介绍,2012年开始,自治区对污泥处理开始重视,担心有弄虚作假,当时委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对已建成的14个地级市生活污泥处理厂污泥进行化验,结果显示,这14个城市污泥重金属都不超标。

让污泥回到农田做肥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杰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过的主张。

“这是自然宏观规律。不可违背。”张杰说,“现在农民不用有机肥,包括畜禽养殖行业的粪肥也不用,哪儿去了?都去水体了,由此带来的是污水处理厂一再扩建,河流水质污染得不到改善。”另外,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并且全世界的磷肥是有限的。 “三五十年后,我们用磷肥去哪儿找”?

“通过这样的讨论,对污泥利用在思想上有了更新,污泥利用,堵是堵不住的,不如给其一个合法身份,更加规范地去做。”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肥料处处长杨帆建议政府通过补贴引导农民用。

让生活环境更美好

“我一直在研究污泥土地利用的安全性问题,希望把推进污泥无害化和土地利用的事情扛起来。”陈同斌的表态,获得大家一片掌声。

陈同斌同时是农业部全国化肥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环保部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顾问。

尽管土地利用有巨大的潜力,但陈同斌认为,须规范监管,通过市场手段寻找出路,消除环境风险和顾虑。

陈同斌也承担了国家污泥农用和林地用泥质标准的制定。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张辰建议科研人员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可以走国标化。

“过程中减量,尽可能减少污泥产生量;应加强部门、学科间的协作联动;应关注污泥处理处置的可持续性;把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开处理,把害群之马赶走,让泥质更有利于回归土地。”江苏省建设厅城建处处长何玲俊呼吁。

“技术和管理,都是影响因素。”杨建劳介绍,广西运行有116个污水处理厂,有三分之一的县不能及时给付运行经费,没有引起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县级政府。下一步广西将以地级市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污泥处理路径:通过市场机制,建立适当补偿办法。今年他们还将加强监管,对污泥最终去向做追踪机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泥处理查看更多>环保查看更多>污水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