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大气治理脱硫脱硝企业正文

咬住脱硫技术不放松

2014-03-13 13:14来源: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作者:姜诚关键词:脱硫环保煤化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前国内脱硫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十分活跃。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脱硫工程承包商的数量急剧增长,目前已经超过50多家,民营企业占有90%以上份额。

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认识了宁波中一石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中一”)董事长聂通元。他的企业是一家从事石化、煤化工脱硫的企业,也是一家靠自主创新走出来的民营科技企业。从这家企业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营科技企业是如何向往炼厂气、油田气、煤层气、煤化工焦炉气脱硫领域的。

眼前的聂通元戴着一副眼镜,中等身材,衣着朴素,看上去斯文、厚道。如果不是他递上“宁波中一石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名片,别人很难把他和一个企业家联系在一起。

聂通元说自己是做技术出身。1987年,聂通元从复旦大学的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的技术研究院负责解决炼油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那个时候他就发现,液化气脱硫醇是炼油工艺中的一个小难题,国内还没有先进的技术。他们从技术文献上查到美国一家名为Merichem的公司已经把这项技术运用到多个项目上。“我们考虑引进他们的技术,但是他们的报价是4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约400万人民币。价格太高了,领导希望我们自己把这个技术弄出来。”

聂通元回忆说,当时宁波正在搞产业技术转移。通过这个机制,他们联系上了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徐铸德教授。“由浙江大学提供技术,镇海炼化提供工厂应用试验,镇海炼化批了25万人民币购买小型工业装置进行工业应用。”这种模式就是现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2002年,聂通元和伙伴们协助徐教授完成了工业试验,解决了镇海炼化的一个液化气脱硫醇难题。2004年,国家出台了鼓励技术创新的产业政策,徐铸德教授决定创办企业,把液膜脱硫醇技术产业化。事实证明,教授过于乐观,实验室与技术产业化,理论化知识与实际企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他,因此教授力邀聂通元加盟宁波中一公司,进行先进环保脱硫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和攻关。

“当时前景不错。初步估计国内至少有7、8家炼油厂有这个技术需求,按一个订单100多万来算,光接这几个订单就非常可观了。”

然而,事实证明,教授和聂通元都过于乐观了,“订单并没有预期的多。主要是我们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光解决了脱硫,但脱硫之后的碱渣排放没法解决,这在最初的技术设计中没有考虑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