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走出垃圾焚烧发电困局

2014-03-24 09:16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陈阿江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201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随着经济增长、城市人口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生活垃圾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居民对环境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

垃圾无害化处理常用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等方式。焚烧具有减量多(约90%)、占地少、能源可利用回收等优点,加之有财政政策的支持,不少城市把焚烧列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但民众对垃圾焚烧产生的污染,特别是二恶英污染的担忧与日俱增,局部地区发生矛盾和冲突,甚至有的焚烧厂在试运营期间就被迫关闭。

研究发现二恶英只是招致民众反对的“引爆”因素,除此之外,历史上积存的经济社会矛盾及“本底”环境污染,则是基础性原因。

土地利益纠葛是反对垃圾焚烧的重要原因之一

城市化扩张过程中,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农地减少影响了城郊农民的生计,而且低价征用、高价拍出的土地制度强化了农民的不平等感和相对剥夺感。在我们研究的民众反对垃圾焚烧项目的案例中,大都存在历史遗留的土地利益纠葛问题。一种情况是征用者“欠”原村民的债务,部分资金没有及时到达村民手中,还有补偿价格偏低(早期的项目更是如此)以及村民怀疑地方干部贪污腐败等情况;另一种情况是征地户在争取更好的待遇,希望通过诉苦等方式,争取新的政策或争取在与项目方谈判中获得有利地位等,这在市场意识比较强的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

普通项目在征用土地的同时往往为当地带来相应的发展机遇,而垃圾处理项目的正面效益有限,负面影响—污染、健康风险、房地产贬值、景观损害及健康影响等却非常普遍。垃圾焚烧发电的案例表明,企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通过其他利益补偿办法加以平衡,有可能改善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如泰安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考虑到项目建设中的工程爆破会对邻近村庄的房屋产生不利影响,与居民协商后,决定对村庄实施搬迁,新村在焚烧厂1.5公里外,远离可能的环境影响与健康风险。焚烧发电厂还对村庄进行了合理的补偿,与村庄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新村建成后,为村庄提供冬季免费供暖等服务。

“本底”污染及居民认知影响焚烧项目实施

与土地问题相似,环境污染问题是近几年民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焦点。“本底”污染(项目建成之前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居民对污染的认知对新建设焚烧发电项目的态度影响颇大。如果当地的客观污染已经很严重,再增加污染,会使环境难以承载;如果居民已感受到污染的严重性,再增新污染,民众就会“忍无可忍”进而抗争。

关于南方某填埋场早期恶劣环境的记忆深深地烙印于附近居民心中:臭气熏天,苍蝇、蚊虫孳生,雨天污水流到马路、农田、河流里,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置不规范,且存在乱排、偷排问题。2005年,填埋场封场,在其一旁建设日处理量1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于2006年1月正式投产。2009年9月,建设日处理量2000吨的焚烧发电二厂。焚烧厂似乎比以前的垃圾填埋厂干净得多,但对周围村民来说,本以为可以结束噩梦般的垃圾填埋场,却从有年限的填埋场污染转变为“烧无止境”、“风险永续”的焚烧,居民的反对声因而更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焚烧发电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垃圾焚烧发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