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中国核电跨步“走出去”谨慎“练内功”

2014-03-24 10:42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关键词:核电企业核电项目能源合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援引南非当地媒体的消息称,中国官方已表示,希望参与建设南非新核电站。目前,中南两国的能源合作协议还处于草稿阶段,中国广核集团、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已分别与南非核能公司签署协议,为南非提供核能技术培训。

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中国核能开始积极走出国门,并受到了国际市场的极大关注。业界分析,由去年开始破题的中国核电“走出去”,将在今年继续升级,中国核电企业出海也将逐渐由“单兵作战”转向“强强联合”。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核电将迎接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国核电的挑战,这时候,是否有扎实的“内功”十分重要。

据记者了解,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中国全面叫停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审批。在国务院陆续批复了一系列有关核电的发展规划和安全规划后,于2012年10月25日开始重新审批中国核电项目。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投入商业运营的核电机组有17台,总装机容量为1483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1.19%,距《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2015年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要达到4000万千瓦差距很大。未来几年内,中国核电站建设速度和规模将领先于世界。

从全球来看,目前各国对核电建设都高度重视。而在中国,核电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可大规模生产的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在远景规划中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多位代表和委员也呼吁重启因福岛核事故而搁浅的内陆核电站建设项目。就目前来看,正迎来发展机遇的中国核电“出海”底气十足。

不过,在大力建设的同时,仍然要看到,核电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第一要素。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认为,中国目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消除大气污染是首要原因,但产业健康发展需要考虑多重因素,短期性的发展目标必然会给长期发展造成阻碍。

近邻日本的福岛核事故应引起我们的警戒。据悉,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至今,熔化的反应堆封堆、放射性污水的泄漏以及环境的恢复等善后处理仍然旷日持久。上周,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借日本福岛核事故三周年之际,在京发布了《中国核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建议》报告。报告认为,只有当中国核安全监管部门有效保障核安全,并且确保核废料以及核能所带来其他社会与环境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处理,核电才有可能成为解决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之一。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核领域法律制定或将出现新的进展。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兰自勇介绍,由国家核安全局牵头的《核安全法》的编制和起草工作在2013年重新启动,重点关注核事故赔偿机制。去年11月,《核安全法》已有两份草案,并被送交、上报人大相关部门,被列入十二届人大二类立法项目,这比此前2012年工信部国防科工局牵头制定的《原子能法》(属于三类立法项目)级别更高。据悉,草案在反复征求意见并做进一步修订后有望出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企业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能源合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