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智能化综合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内热外冷”应用提速需适度开放数据

2014-03-27 14:49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林永华关键词:智慧城市电力信息化智能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智慧城市“外援”不足

在智慧城市炙手可热的同时,一向看好智慧城市发展的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却指出,“某些智慧城市停留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没有规划和应用的支撑,导致大量的基础设施荒废、闲置,具体的案例就不方便说了。”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也于近日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规范标准,有些地方重建设轻应用,缺乏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

目前国内明确提出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及发展战略的城市已超过300多个,在这些智慧城市项目中,除一线城市完整地提出了创建智慧城市的行动计划或发展纲要之外,80%以上的二线城市也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构想,甚至有些三四线城市也喊出了创建智慧城市的口号。虽然中国智慧城市的规划数目已超过全世界规划数目的总和,但是发展成果却不大,远远不够“智慧”。

智慧城市之所以迷人,在于它能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更准确的交通状况,以及更方便的生活体验,而要做到这些,数据和应用的支撑必不可少。业内专家指出,对于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只有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分析、挖掘、应用、管理,才能从海量、复杂、实时的信息中发现有用信息、提升应用,真正释放智慧的价值和能量,及时有效的数据处理方式才是城市着重解决的难题,大数据的应用则为此带来解决“良方”。然而在应用支撑方面却显得冷清。智慧城市需要将老百姓、企业和政府连起来,而这都由政府一手操办是不行的,因为企业在这块上面会更加的灵活,更具有互联网思维。第三平台(云计算、移动、社交、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成为未来ICT市场的新主流,其相关的硬件、软件和服务将进一步深化基础行业的发展,并全面支撑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引入第三方应用解决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将是个趋势。

合理开放数据吸引第三方应用

相比于纯市场化公共服务平台而言,目前智慧城市的产品用户量及其活跃率明显要差一些。的确,智慧城市平台有自己的优势,就是政府的数据。政府掌握着大量的公共数据,多是动员了一个国家的力量获得的,而这是一个市场化的公司难以做到的。围绕这些数据,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契合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产品,不断吸引着优秀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和用户前来。”但是在目前信息不尽透明的情况下,政府手中的很多数据,即使是非保密的、应该公开的数据都没有公开,想要进一步挖掘并开发相关的信息产品自然无从谈起。

智慧城市的智慧来自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就没有丰富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这直接导致各地的智慧城市一直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上。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公开数据或者搭建政府公共数据平台,将是智慧城市能否落地的关键。

因此想要更加快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让智慧城市更加接地气,政府在开放数据上应该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对哪些数据可以开放、如何开放、在哪开放等,进行探讨,并建立相关规则制度,对政府开放数据做出有效规范。只有吸引大批中小微企业在开放式平台上利用政府开放的信息和服务接口进行再开发、再创新,围绕平台开发相应的服务应用,逐步形成新型规模产业群,更加便民、更加智慧的城市才会更快到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慧城市查看更多>电力信息化查看更多>智能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