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物联网评论正文

物联网:三大技术三道坎、6大领域唱大戏

2014-04-14 09:58来源:ofweek物联网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3G+WLAN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物联网进入局域感知阶段,“物”的范围不断扩大,但传感网仍主要用作局域组网。此时,运营商认为传感网是通信网终端节点向下延伸的毛细网络,而传感网所采用的低功率短距离无线技术种类繁多(如RFID、蓝牙、ZigBee、NFC等),协议不一,使无线传感网的异构性十分突出,实现异构协同是必然的选择,物联网网关的概念应运而生。但是,以3G广域网实现局域物联网的承载与传输,将对3G传输网的带宽和控制形成较大压力;而以WLAN在局域范围内实现对异构传感网数据的汇聚、处理与传输,将发挥WLAN传输速率高、组网结构简单、建设方便快捷等特点,会使物联网用户获得高速、方便与丰富的使用体验。

未来物联网进入广域感知阶段,传感网开始用于广域组网,遍布各处的无线传感节点将构成全新的广域网络。此时,会产生一些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公共节点,这些公共节点作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必然要实现广域管理,这时3G/4G将发挥其广域网的统一协议、寻址、鉴权、认证等优势。但是,要实现无线传感网公共节点,WLAN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物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

当然,3G+WLAN是为人与人的通信而设计的,其中WLAN的功能主要是解决笔记本或智能手机的高速上网。所以,WLAN要承担起物联网传输与承载的重任必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首先,WLAN要实现技术创新。一方面,WLAN要向更高速率演进,802.11n的320Mbps速率是必需的要求,业界甚至提出在60GHz频段实现7Gbps的传输速率的设想。另一方面,实现WLAN网络技术的升级,在天线技术、服务质量(QoS)保障技术、多点传播软件技术以及无线信号收发技术方面不断改进,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对WLAN的第二个挑战是频谱资源的紧缺。按照预测,我国到2020年,在设定的小区内150人同时使用WLAN,其速率为200kbit/s,每用户忙时呼叫次数为0.15,每户平均呼叫时长为3000s的情况下,上下行共需2516MHz频率。而WLAN用于物联网,在一个小区内的物品或设备数量可能远远多于150个,而且在承载某些视频业务时其实时在线的比例更高,频谱需求也将超过2516MHz,成为名符其实的用频“大户”。而我国至今在非授权的2.4GHz和5.8GHz频段为WLAN分配了208.5MHz频率,与到2020年WLAN人与人通信所需频率尚存巨大缺口,如果加上物联网的频谱需求,其频率缺口更大。

第三个挑战是安全隐患。由于WLAN使用非授权频谱,特别是目前的2.4GHz频段,集中了大量无线电业务,WLAN要与点对点或点对多点扩频微波系统、蓝牙、RFID、无绳电话,甚至微波炉共享频谱,而没有频率保护的规定。试验证明,无绳电话、蓝牙设备,特别是微波炉对WLAN的干扰最大,常使WLAN数据传输出现丢码、错码,不但速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中断几秒及数分钟,当然QoS保证也无从谈起。

3G+WLAN的出现是为3G人与人的通信而设计和存在的,但其特有的组网模式却可在物联网的承载与传输中大显优势。在WLAN技术演进和逐步解决频谱需求的过程中,物联网无疑为3G+WLAN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发展物联网大有前途。” 在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咨询与技术评测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桓一语道破了这些会议“扎堆”举办的幕后深意。

5、行业长期向好

当前,快速发展的物联网为企业开发新设备、系统和服务,提高运营和生产效率,改善实时决策,解决关键问题或提供全新消费体验带来了新机遇。麦肯锡全球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过去5年里互联设备的数量增长了300%,预计到2025年,各种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经济规模将会超过10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彼此相连,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如碎片化、互操作性。此外,现有部署的系统85%并不相连,彼此之间或与云之间并不分享数据。这是亟待改变的现实。

“尽管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障碍,但从长远来看物联网是一个长期向好的产业。” 王桓表示。

据悉,2013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物联网行业正在由概念转变为刺激信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人士预测,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有望接近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5%。物联网相关技术在未来3年内将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数字城市、智能医疗、车用传感器等领域率先普及,预计将实现3万亿元的总产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