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访谈正文

中国污染土地尚无修复标准

2014-04-16 09:17来源:中外对话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防治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3年底,国土资源部首次披露全国土壤污染数据,称中国约有5000万亩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3月下旬,中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经环保部审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后将报国务院审批。

那么,中国土壤污染源头在哪里?治理难点在哪?即将出台的“行动计划”有多大效力?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环境修复网主编高胜达先生。

记者:中国的土壤污染源头在哪里?为什么近年来土壤污染事件频繁爆出?

高胜达:土壤污染问题主要是工矿活动的结果。中国经过3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留下了许多的环境问题。欧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他们污染累积的过程。

中国的耕地污染,在湖南、广西、江西、贵州、甘肃这些矿业发达地区较重。城市用地的污染,以重金属、石油化工类用地最重。污染不仅来自为满足国内需求进行的生产,这几十年国外各种制造业在中国安家,也是重要污染来源。

之所以近年来问题频发,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更具隐蔽性,大家之前不太关心。环保问题的暴露,从可见的、可感受的大气、地表水,再到隐蔽的土壤、地下水,世界各国都是这样一个规律。过去二十年,中国关注的主要是地表水和空气。

第二个原因,是土壤和地下水也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污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

第三个,中国城区土壤污染问题暴露,主要是在“退二进三”(退出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后。伴随着2007年以后房地产大规模开发,很多城区的工矿企业要么搬走,要么倒闭退出,城区的污染才凸显,中间出了一些标志性的事件。2004年左右,北京十号线宋家庄地铁修建,工人在挖场地的时候被熏倒了,那里以前是一个农药厂,这就引发了环保系统和公众对此的认识。后来北京化工三厂、北京红狮涂料厂、北京染料厂、北京焦化厂,以及首钢,都面临类似的问题。

但是城区尚无证明土壤污染和人群健康间存在因果关系案例。因为问题暴露的时间还短,中国大规模的搬迁开发迄今大概有10年左右,证明因果关系需要更多时间观察。除非是污染特别集中的状况,如上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州拉夫运河河谷,因为在工业废渣场地建设住房,几十年内致畸致癌的情况很集中。

记者:当前土壤污染的评定和治理标准是怎么样的?

高:土壤标准,要分为工矿用地和耕地两类来说。

耕地,国家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是这标准目前只有2种有机物(六六六,DDT)和8种重金属(镉、汞、砷、铜、铅、铬、锌、镍),这还是1995年出的标准。当前正在作修订,增加新的污染物标准。这个标准针对每种用地类型对上述污染物设定了标准值,高于标准值就定义为污染。可以形象地称为“一刀切”。

现在中国耕地污染比较严重了,但是没有相应的修复制度,所以很多污染农田不能得到修复。

工矿场地的修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城市用地也没有土壤质量标准。目前城区土地修复大多是为了再开发。只有上海为世博园用地做了一个标准,叫做《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因为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工业区。一些省份就用此来做比照,作为修复的标准。

北京等地区不同,是借鉴国外的风险评估模型。就是需要先对风险因子进行调查,根据场地污染状况和未来用途,确定可以接受的风险系数,例如要保证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人因污染致癌,然后再倒推污染的修复水平。风险系数越低,修复的标准就更严格。

因此,风险评估模型根据场地需求不同,定义为污染的标准也不同。如医院、幼儿园用地标准更高,工业用地就要低一些。

目前,按照世界各国的模式和经验来看,也有用“一刀切”修复标准的,比如亚洲的台湾地区、韩国和日本。基于中国的状态,最好是从“一刀切”起步。等大家对污染场地的危害有认识以后,再用风险评估比较好。风险评估是一个弹性的模型,有些场地可能以模型为借口,减少修复量或不修复。当然这个也有两面性。

二月底环保部出台了针对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监测的四个技术导则和污染场地术语,规定了污染治理过程的标准程序,给市场更多的信心,也具有很好的规范引导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