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疆电外送”±800千伏哈郑线输电逾25亿千瓦时

2014-04-22 11:30来源:中电新闻网-李易峰关键词:疆电外送哈郑线输电特高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特高压带动新疆“风光”无限好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哟,两颗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新疆达坂城,曾经因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一首《达坂城的姑娘》而饮誉中国。可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的现实一度吹散了人们浪漫的向往。当然,也吹来了中国的第一个风电基地。

1986年12月,隶属自治区水利厅的新疆风能公司从丹麦引进发电机组,在达坂城建起了我国第一座风力发电实验站。

1989年又扩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的风电场———达坂城风力发电一场,单机和装机总容量均居全国首位。可惜,这个纪录只保持到2005年底。2006年,新疆风电产业发展放缓,当年风电装机仅新增2万千瓦,累计仅20万千瓦,在全国各省区的排名从第一直线下滑至第六。

作为中国第一代风电人的新疆风能发电公司生产技术部门主管刘海说,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风力发电存在明 显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注定了它对于大电网接入的干扰。新疆虽然地域广阔,但用电方面却是全国数得上的“小网”。由于人口少、经济相对并不发达,新疆一年的用电量也就与长三角一个城市相当。由于长期以来孤网运行,主力调峰机组少,容量小,全网调峰能力相对不足,无形中就制约了风电发展。

那么,是不是新疆风电发展就进入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中国,西部火、水、风、光各种能源资源集中,东部、中部缺资源、需要电,却只有煤炭能够转换,付出的代价是长途运输、步步加价;而水能和捉摸不定的风、光资源,根本就运不走。

因此,要实现风电大规模开发与高效利用,必须统筹考虑风电基地与外送通道建设,预留消纳市场,同步建设跨区特高压输电工程,将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风电输送到华北、华中、华东等用电负荷中心。幸运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找到了科学的解决方案。

2010年11月3日投运的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就是一项开发新疆能源 资源、促进“疆电外送”,实现西北地区水、火、风电“打捆”外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输变电工程,使新疆电力正式参与到全国能源配置体系之中。

八面风来,风光无限。风从西北吹来,吹生了新能源狂飙般风起云涌,尤其是2010年以来的3年间,新疆的风电发展经历了一次次跨越。截至2013年底,新疆风电、光电及水电等清洁能源装机总量首次超过千万千瓦、达到1262万千瓦,占据当地电力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突破2000万千瓦,新疆正在成为中国大规模推广应用 “绿色能源”的重要基地。

而这完全得益于特高压工程。“2013年,通过750千伏外送通道,新疆外送风电5亿千瓦时。今年,这个数字将增加3倍多,达到16.75亿千瓦时。”新疆电力公司电力交易中心副主任房忠表示,近几年,随着一个个“疆电外送”工程的投运,新疆的电力外送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正式投运,新疆跨入了大规模特高压“疆电外送”时代,全面提高了能源资源的输送效率,使新疆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的建设、消纳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华电、大唐、中电投等17家风力发电企业参与了跨区交易,占到新疆参与交易发电企业的半数,风电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在风电企业的快速发展受益于特高压“疆电外送”的同时,火电企业同样喜事连连。近5年来,新疆区内发电装机容量增幅高于用电负荷增幅,疆内火力发电厂机组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大幅度下降。通过扩大“疆电外送”规模,2011、2012年以及2013年,分别提高新疆电网直调公用火电厂利用小时数435小时、380小时和570小时,2014年预计可以对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平均拉动1000小时。另外,在内需增长遇到产业结构调整、内需增长乏力的大环境情况下,预计2014年全年,新疆电网将实现风火打捆外送166亿千瓦时,外送增量首次超过内需增量,对发电企业的经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当于中东部负荷中心省市少燃烧标准煤56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50万吨,氮氧化物25万吨以及451万吨的碳粉尘排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疆电外送查看更多>哈郑线输电查看更多>特高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