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污染企业一迁了之 治霾岂能如此简单?

2014-05-05 14:45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李会关键词:治霾污染企业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京正在制定产业“负面清单”,总体思路是除了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其他必要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之外,将要调整、转移大批产业项目,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和企业将提出关停或转移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与此同时,2014年上半年河北省重新规范和整合开发区布局,形成196个升级开发区平台,用于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据报道,2014年北京集中清退的行业是锻铸造、家具、建材等。其中,锻铸造企业有282家,规模以上家具企业有83家。由于治霾的压力,河北很多地方并不愿意接收这些污染项目,例如,有媒体曾报道廊坊市市长冯韶慧就明确表示“北京不要的低端污染产业,廊坊也不能要”。经过双方协商,这些企业将集中迁往冀中南地区。其中,锻铸造企业将集中迁往邯郸市成安县、鸡泽县,家具企业将集中迁往石家庄行唐县。

不愿承接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在网络上,河北网友对这个消息反应尤其激烈,“污染企业迁到河北,河北人民怎么办”是最直接的反应。事实上,不但河北人民怎么办尚不清楚,就是北京人民的烦恼,也未必就能够一迁了之。别说把污染企业迁在紧紧相邻的河北,就是迁得再远一点,污染还是存在,既然治霾需要协同作战的共识早已形成,那么就不应该把简单的外迁作为治本之策。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正在努力推进,环境一体化发展、产业一体化发展都应是题中应有之意。环境治理需要有全局观念,产业发展同样如此,污染企业在迁移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做到产业升级,提升生产技术,严格排放标准,让企业得到脱胎换骨的提升。因此,北京应该把污染企业的外迁仅仅作为控制城市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的措施,而并非是治霾的应急之举。就河北而言,对于升级后的外迁企业,也就再没有不欢迎的道理了。对于我国早已提出却推进缓慢的产业升级而言,则日益严重的雾霾既是压力也是契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治霾查看更多>污染企业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