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部分环保部门为违法企业撑起保护伞

2014-05-15 09:37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环保部门环保治理环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权力大没人管不贪白不贪”

环保部门往往自称“弱势部门”,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环保部门并非清水衙门,它拥有强大的审批权,而执行力却很弱,这就为不法官员提供了广阔的寻租空间,导致环境违法有增无减。

“盯死厂长,就会送钱”,这是一些环保干部权力寻租的典型路径和心态。“发明”这句经典言语的是环保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督查三处原处长李学智,当年,他在现场核查河南新乡市一家造纸企业时,收受、索要贿赂190万元,还嫌太少,提出再要300万元,他口气强硬地对企业说“这是任务,必须完成”。

一些企业老板告诉记者“企业如果不送钱,灾祸肯定随时临头。”去年12月份,广东清远环保局前局长陈柏和与人谈论如何利用手中职权敲诈勒索辖区企业时,被人录音,他说自己“分分钟可以搞垮一间厂”,“而且整间厂倒闭,在别人看来都是合理的”,“其实我什么都不用做,只要找一两间厂,到了那里打麻将,就可以盯死那些厂长,他们就会乖乖送钱给我了”。

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这就是一些环保部门“不作为”的根本原因。广东一名环保纪检干部说,几乎每一桩环保“不作为”“乱作为”背后,都有见不得人的违法勾当。

环保部门权力过大,几乎不受监管。曾在环保系统工作17年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说,当前环保部门的审批权在加大,很多领域和环节都需要审批,甚至是前置审批。环保部门会有区域限批、流域限批、总量控制、环保年审等,在强化治理的同时,也拥有了卡住企业发展的权力。

“数据平台不健全执法评估缺监督”

环保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除了环保部门自身的问题,尚未构建真实有效的环保基础数据平台,缺乏公众多方监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我国正向污染宣战,环保基础数据重要性更加凸显。记者近日在北京、江苏、湖南等地调研了解到,明确排污主体责任,服务环境监察,保障环保信息有序公开,都亟需加强环保基础数据建设。然而,环保基础数据建设从采集、整合和公开全过程都存在诸多困难。

环境基础数据建设因为牵涉地方政府、企业及公众等多方利益,其建设困难重重,构建真实有效的数据平台陷入“三难”的主要根源如下:

其一,地方政府强化基础数据管理动力缺失。“数据和信息就是权力。”一位环保人员透露,其实地方政府完全可以从用电量、用水量、产量等相关参数判断企业公开相关数据的真实性,但不少地方动力明显不足,主要因为通过环境数据的长期建设,便能实现可溯源可对比,公众多方监督无疑会加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环境成本。

其二,部门利益难以协调,信息建设各自为政。盐城市环保局局长吴雨晴说,同样的污染物投入水缸和投入大江大河,其产生的后果是不一样的,环境质量本身应该包括“质”和“量”的双重考量。但由于水量等水文数据基本掌握在水利部门手中,一条河的环境承载能力很难计算出来。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何春银说,无论是涉水部门之间,还是部门内部,系统之间未形成关联,数据存在片面性,极易导致治污、控污都陷入困境。

其三,造假拖延违法成本低,数据有效性不足。不少受访的环保管理人士认为,对于环保数据失真,环保系统可采用的相关处罚手段不多,制约手段有限,特别是那些大型企业,数据造假拖延瞒报的违法成本过低。力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广胜说,长期以来,上游工业生产对区域水质影响到底有多大,往往出了事故才有人注意,平时常常被忽视,这说明我国水质在线监测体系产生的大量数据并没有真正用起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在线监测数据缺少质量控制手段,其有效性有待提高,可靠性亟待保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保部门查看更多>环保治理查看更多>环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