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两个“1000”昭示煤企转型之路

2014-06-12 13:22来源:新华网作者:吕晓宇 梁晓飞关键词: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国电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座煤矿1000名工人年产煤1000万吨,安全、绿色、高效;另一座煤矿6400名工人年产煤200万吨,人员多、成本高、效益差。一个集团新旧两座矿的发展模式昭示出煤企转型之路。

两座煤矿同属山西大同煤矿集团,前者为同忻矿,后者叫煤峪口矿。

“2013年同忻矿实现利润12亿元,今年1至4月实现利润5亿元。”同忻矿总经理李英说,虽然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但同忻矿连续几年实现良好效益,主要得益于其高产高效。

同忻矿全部采用现代化机械,员工少、素质高,效率高、效益好。2008年开工建设,2009年试生产,目前已收回全部投资。创造了集团建设速度最快、成本回收最快的纪录。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煤峪口矿。矿党委书记盛德刚说,包袱重、效率低,煤炭市场低迷,国有老矿首当其冲。

煤峪口矿成立于1949年,是大同煤矿集团成立的第一座煤矿,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全矿职工6400多名,年产煤炭200万吨,几十年来长期单一“挖煤、卖煤”,如今面临资源枯竭的矛盾。盛德刚说,职工都是“种地的好把式”,现在“没地种了”。

与煤峪口矿相比,同忻矿的另一大优势还在于“煤电一体化”的建设经营模式。这座矿由大同煤矿集团和国电电力公司以股份制形式投资建设。煤电联营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绿色循环”是同忻矿的又一大特点。同忻矿与另一座千万吨级煤矿塔山矿形成“两矿十厂”循环园区,煤炭闭路循环,“产煤不见煤”,煤炭开采一小时内即可实现发电。采煤附产品、矿井水等废弃物基本实现循环利用。

一座是传统老矿的典型代表,一座是“升级版”的现代化新型矿井,昭示了煤炭企业的转型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联营查看更多>煤电一体化查看更多>国电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