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评论正文

以一体化破解京津冀环境问题

2014-06-17 09:1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郭倩倩 耿海清 任景关键词:污染防治PM2.5京津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京津冀区域性环境问题近些年日益突出。雾霾锁城、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凸显,倒逼三地在经济、政策、环境等方面进入一体化。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期的区域联动治污,到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4年重点工作》发布,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趋势逐渐清晰。京津冀地区存在哪些区域性环境问题?原因何在?如何治理?特约相关专家撰文,以飨读者。

●京津冀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资源环境空间管理措施,出现了城镇建设挤占生态空间、工业园区发展成片、污染排放监管不严等现象,引发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生态失衡等区域性环境问题,不断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底线。

●京津冀污染防治应以区域环境容量为依据,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全面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按照重点控制区、重点监控区和一般监控区实施环境污染分区控制,建立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实施生态分区与分级管理,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京津冀一体化生态保护体系。根据综合功能区划确立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实施生态分区与分级管理,严守生态红线。与此同时,以生态保护一体化为契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由于京津冀经济发展不均衡,污染物超出行政区域相互影响,环境问题正倒逼三地进入政策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新型区域治理阶段。环境保护一体化对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2013年9月,环境保护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标志着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京津冀主要区域性环境问题

首先,区域大气污染治标不治本的现象突出。

为治理大气污染,京津冀曾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坝上生态农业建设、退耕还林、首都周围和太行山绿化等工程,并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取缔了“十五小”企业等。但由于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和历史因素的制约,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依然严峻。京津冀是目前我国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2013年京津冀地区所有城市PM2.5和PM10年均浓度均超标,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到全年天数的40%。其中,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前10个城市中,河北省就占了7个;北京市达标天数比例为4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6%。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环境保护部和北京等6省区市成立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和京津冀3省市共同制定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污染控制应急措施》。北京市采取了改善能源结构、严格新车排放标准、调整工业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控制、严格施工管理等措施,并启动了京津冀区域联动应急预案,确保了奥运会期间良好的空气质量。但京津冀尚未形成环境共建共治的长效机制,短期的区域联防联控虽能解一时之急,却无法预防和根治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

其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水主沉浮”。

京津冀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最高,但水污染却最严重的区域。水资源稀缺和水污染问题削弱了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京津冀发展的最大短板。

京津冀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不及全国的1.2%。2011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26.8亿立方米,人均119立方米,缺口主要依靠从周边省份调水和地下水超采弥补;天津市水资源总量15.4亿立方米,人均116立方米,主要依靠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津工程的跨区域调水和地下水超采弥补;河北绝大部分地市水资源极为贫乏,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国际严重缺水标准。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河道径流变化、河口生态恶化、入海水量锐减、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一系列问题。

京津冀水污染严重,一方面与水资源短缺密不可分,污染物排放量远超过环境容量。除了上游山区及滦河水系之外,基本没有自然径流,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断面占到44.3%,断面60%以上超标。另一方面,上游省市的污染排放直接导致北京市部分水体水质恶化,进而影响到下游天津市与河北省的水环境质量,京津冀的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原标题:以一体化破解京津冀环境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污染防治查看更多>PM2.5查看更多>京津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