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智能变电站市场正文

未来变电站的主流建设方式

2014-06-19 15:13来源:国家电网报作者:郭健 梁佳晟 沈峥毅关键词:变电站变电站建设电气调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装配式变电站除了能保障高安全高质量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它能将原本不能节省的土建时间给省下来。上海送变电公司土建施工队伍进驻洞泾变电站的时间是2013年12月中旬,而到2014年5月底,该站建筑物的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仅仅花费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其关键就是将无法节约时间的传统钢筋混凝土浇筑方式打破,而采用了更快速便捷的钢结构安装。而钢结构安装的施工工艺,就是装配式变电站快速的秘诀!

钢结构安装所采用的钢柱和钢梁都是在工厂中预制好的构件,也就是说,即便现场仍然在进行场平,这些构件的制作也已经在工厂中展开,而不用像传统变电站那样需要等到场平完成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其次,在钢结构安装时,充分突出了“装配”的特点,利用吊车将一根根钢柱和钢梁像“搭积木”一样进行拼装,随后固定、焊接,这些做完,建筑物整体的框架就成型了。然后就在该框架上铺设彩钢板,将整体的外墙安装好。因为彩钢板层层紧扣,其密封性和建筑结构得到了非常好的保障,内墙则采用了轻钢龙骨石膏板取代原有砌筑式墙面,硬度和防火性得到保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

“钢结构安装所受到的天气环境影响比较小,如果是混凝土浇筑,遇到刮风下雨或者更糟糕的天气情况,混凝土的浇筑和质量养护都会遇到麻烦。”陆焕杰说。这其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譬如有些零件并没有达到预制的尺寸,这时候也需要现场的施工人员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此,陆焕杰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他调集施工人员一边对材料进行加工,一边继续进行吊装,工期没有任何延误。

另外,由于钢结构的制作全部利用工厂化生产,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工作量,对现场的施工人员、材料、机械的需求量少,从而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而且,由于不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建筑垃圾、废水污水及废气扬尘也大大减少,使得现场的施工环境也得到了非常好的保障。

“洞泾站改变了传统的电气布置形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筑结构,外观与周边环境非常协调,能够很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陆焕杰对装配式建筑很推崇,他也相信这将是未来变电站的一种主流建设方式。

电气变革:一体化屏、预制电缆带来新思路

与土建施工相同,220千伏洞泾站在电气安装上也充分发挥了装配式的特点,测控屏和继电保护屏合成了一块屏,原本分开的交流电源屏、直流电源屏、站用电屏以及UPS屏也合并成了一块智能一体化电源屏。全站也采用了25%的二次预制电缆,并且采用统一标准的专用插头,优化了控制回路,实现了一、二次设备的模块化连接;通信光缆也全部采用预制光缆,光缆接头预先做好,现场智能设备的网络连接变得简便可靠。

原标题:未来变电站的主流建设方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变电站查看更多>变电站建设查看更多>电气调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