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评论正文

新能源:惠及民生的绿色文明

2014-06-24 14:31来源:国际商报作者:伊佳关键词: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太阳能热水器、风能装饰灯、电动汽车、生物能护膝……如今,大量新能源产品被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当然,新能源带来的变化不止于此,碳排放的减少、空气环境的改善等,新能源的应用正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新能源将不是补充而是替代化石能源,到2035年,新能源将占全球一次能源利用总量的50%。”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李河君在第8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开幕致辞中指出,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特别是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的时代已经来临。

新能源发展潜力大

在化石能源不断被消耗、新能源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被更多人看好。

发展新能源,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以太阳能为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千瓦时/平方米天,西藏最高可达7千瓦时/平方米天,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和美国相似,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太阳能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值。

风能方面,我国风力资源丰富,海岸线1.8万公里,内陆有众多山系。可开发的陆上和近海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10亿千瓦;水能方面,我国水力资源丰富,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多达5万余条,具有径流丰沛和落差巨大的优越自然条件;地热能方面,目前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约为4600亿吨标准煤,已勘探的40多个地热田可供中低温直接利用的热储量相当于31.6亿吨标准煤。另外,我国海洋能源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达2000万千瓦以上。

正是因为有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规划,我国今后将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年开发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将减少3000多万吨碳的温室气体以及200多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近50万个就业岗位,为500多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解决无电问题。

呼吁关注产业政策落实效果

目前,中国已将新能源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其中强调要大力推进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增加能源供应,要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作为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沿海与陆地风电场和西部风能资源密集区建设技术与装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开发利用技术。

业内专家认为,2014年将是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年。新能源各项指标的表现值得期待,各项产业政策的落实效果值得关注,来自国家层面和金融界的投资热情会更加高涨。

那么,目前新能源企业到底能享受多少优惠政策呢?据统计,目前新能源企业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涉及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若相关政策得以落实,那么,到2020年初步构建并在2030年基本形成“安全、绿色、高效”的能源系统将不止是梦想。

原标题:新能源:惠及民生的绿色文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