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绝地上的诞生——小浪底的科学神话(图)

2014-07-01 11:01来源:北京日报作者:陈启文关键词:小浪底水利工程三门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小浪底工程,是新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三门峡水利工程的失误,曾让小浪底工程在上马前背上沉重的包袱。而施工的难度之大,更创下数项世界之最。鲜为人知的是,小浪底水利工程还是一个广义的世界水利工程,它身上拥有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基因,它的血管里流淌着来自世界的资本。

小浪底壮观的水势

俯瞰小浪底大坝

黄河的命门

按规划,人类将在黄河上建46座梯级工程,小浪底是46座梯级工程的第40级。如果三门峡工程不出意外,小浪底工程或许早就上马了。

从三门峡到小浪底,130余公里,一条泥沙俱下的黄河在峡谷里快速推进。看黄河北岸,那与云影相互交织、难以分辨的山影,是随九曲黄河一路逶迤而来的中条山脉。南岸则是秦岭东段支脉崤山的余脉,一座在更深邃的背景下展开的历史文化名山—邙山。如果说邙山是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一道分水岭,小浪底则是黄河中下游的一道自然分水岭。从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这一段兴风作浪的黄河,由小浪底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北岸的中条山和南岸的崤山—邙山之间,两山夹峙,由此而形成了一道抱紧了黄河的豫西山谷,这里是晋陕大峡谷最后一段,也是黄河从一条峡谷河流向平原河流过渡的地带。在重重叠叠的关隘与纵横的沟壑之间,从黄土高原奔突而来的黄河,无论怎样咆哮也只能俯首听命。而黄河一旦冲出夹持它的最后一道关口,便变得躁动不安,河道、河床、河谷越来越宽,辽阔的中原已经没有任何天然屏障来约束一条大河,一切都交给人类了。

哪怕像我这样一个水利的门外汉,看到这里也大致看清楚了:在黄河从峡谷河流变成平原河流之前,如果有必要在三门峡以下再造一座掌控黄河的水利枢纽,小浪底就是一道命门,这是黄河给人类留下的最后机会,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人民治黄的历史,比新中国的诞生还要早。1946年5月,王化云被任命为冀鲁豫区(解放区)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解放后,王化云又被任命为新中国的首任河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在人民治黄60余年的历史上,王化云扮演了近40年主角。从三门峡到小浪底,黄河中上游的每一个水利枢纽工程,几乎都是在他主导下上马的。1955年制定的黄河治理规划,是新中国治黄的路线图。按规划,人类将在黄河上建46座梯级工程,既可利用水库一级一级地拦蓄洪水,削峰,挫峰,极大地减轻下游防洪的压力,又可以把水资源转化为中国严重紧缺的电力资源。小浪底是46座梯级工程的第40级。如果三门峡工程不出意外,小浪底工程或许早就上马了。而修建三门峡工程的一个核心意图,就是在一道峡谷里为奔向黄河下游的洪水设置一道命门,作为控制洪水下泄的总阀门或总开关。然而,王化云的大手笔却变成了大败笔,一座人类精心设计的命门,最终却变成一座人间与地狱之间的罗生门,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最惨痛的教训。

力主三门峡工程上马的王化云一直在反思,一直在筹划:对三门峡留下的太多的后遗症,仅靠三门峡工程本身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如果在三门峡下游至桃花峪之间再造一座水利枢纽,就能够从三门峡工程中汲取教训,只要能解决好库容泥沙淤积问题,对一个失败的工程很可能就是一种成功的补救、一个再造的奇迹。

然而,三门峡惨痛的教训,离小浪底实在太近,这也让人们对规划中的小浪底工程变得特别踌躇。

原标题:绝地上的诞生——小浪底的科学神话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小浪底查看更多>水利工程查看更多>三门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