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报道正文

骆永明:我国土壤环境和土壤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4-07-02 11:04来源:中国生态修复网作者:阴志远关键词:土壤修复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污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北京)中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生态修复网协办的“2014北京˙城市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场地修复与固废处置专场,于7月1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隆重召开。

骆永明老师的报告题目为《我国土壤环境和土壤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他介绍了我国主要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农耕用地长期受到重金属、含氯农药、多环芳烃等污染,致使耕地丧失生产力,或影响农产品质量;二是随着国家实施“退二进三”等政策,城市工业区涌现数十万计的重污染、高风险的场地土壤,危及人居环境安全。另外矿区、油田及周边土壤污染严重,危及饮用水源及生态安全;最后流域性区域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势态凸显,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建设和国家环境外交。

造成我国土壤污染原因有二,一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大量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不断以污水灌溉、废弃物堆放或雨水冲刷、粉尘沉降、肥料、农药及污泥的施用等方式进入土壤环境,经长期积累或突发事故而造成土壤污染。二是有关环境土壤防治法律法规的缺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完善、土壤环境监管不力等也是关键因素。我国土壤修复在科研上,近些年来有一些973项目已经开始涉及土壤修复,譬如典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研究,部分区域及污染环境行为和过程机制及影响。

在技术层面上,我国发展了部分土壤环境分析方法,但自主研发的监测技术很少。土壤修复技术处于探索研发示范阶段。在修复设备方面,我国分析与监测设备相对落后,种类非常有限,多数依赖进口。目前研发的土壤修复小型设备,部分处于示范阶段。虽然我国初步探索了风险评估办法,制定修正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技术示范,但还缺乏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同时土壤修复行业缺乏融资机制。

专家简介: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至1991年浙江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助教、讲师。1991年6月至1998年4月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学习和工作并获博士学位。1997年1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百人计划”,1998年5月回国,先后担任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土壤所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主任,土壤所防治专项顾问组成员和总体设计与集成组副组长。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重要咨询报告6份,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专利20余项。

原标题:骆永明:我国土壤环境和土壤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土壤修复查看更多>土壤污染防治查看更多>土壤环境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