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加快发展特高压 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

2014-07-07 08:58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特高压能源革命电力外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另一方面,特高压线路审批在今年实现重大突破,开启了大规模、加快建设的序幕。国家电网公司“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列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集中获批,宣告着特高压电网即将进入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

(二)发展特高压是国家电网公司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能源电力发展规律的认识,立足于“大能源观”,经过审慎思考和科学论证后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十年发展,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电网发展道路。

1882年,在德国慕尼黑电气展览会上,法国物理学家德普勒展出了他在米斯巴赫与慕尼黑之间架设的第一条实验性输电线路的技术成果。关心电力技术且信奉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马克思就此预言,远距离输电线路前途光明。

回顾百年发展历程,电网一直按照电压等级由低到高、联网规模由小到大、资源配置能力由弱到强的规律发展。今天,距离我国建成第一条500千伏线路已经过去了33年,当时全国的装机容量不足7000万千瓦,到现在已经增长了17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00年突破3亿千瓦,2005年突破5亿千瓦,2011年突破10亿千瓦,2013年达到12.5亿千瓦,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未来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此时,500千伏电网面临越来越突出的短路电流超标、输送能力不足、走廊资源稀缺等问题。中国电网发展到一定规模,迫切需要更高的电压等级。建设特高压电网势在必行。

建设特高压电网战略构想的提出,缘起于2003年中国开始的一场“缺电阵痛”,以及伴随电力紧缺而来的煤炭供应和运输紧张。这一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供需矛盾加剧,对转变发展方式提出紧迫要求。同时,长期以煤电就地平衡为主,东中部地区环境不堪重负,已经难以为继。我国煤炭资源近80%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区,而75%左右的煤电装机分布在东中部地区。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单位国土面积煤电装机分别是西北地区的13倍、26倍,沿长江平均30公里一个电厂,从南京到镇江平均10公里一个电厂,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大规模、远距离向东中部输煤还在运、储环节造成多重污染。可以说,大量的能源消耗既对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带来巨大压力,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求变!突围!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在对我国能源格局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后,做出了发展特高压的重大战略性决定。

在2004年12月27日召开的一次公司党组扩大会议上,时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阐述了发展特高压电网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他提出,建设特高压电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的根本保证,是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益和效率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我国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是培育和发展国家电力市场的重要条件,是电力工业自主创新的重大举措,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特高压建设正式启航。

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出路;有什么样的战略,就有什么样的前途。

面对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与能源发展方式“后天失调”这一对矛盾,面对煤电油运紧张问题,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国家电网公司遵循中国能源和电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并实施“一特四大”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电网创新发展之路,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释放了生态环境约束。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指出,解决我国能源和电力供应问题,关键要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规模、集约、高效开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这对于高效开发能源资源,优化能源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原标题:加快发展特高压 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能源革命查看更多>电力外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