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特高压助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

2014-07-23 15:51来源:能源评论作者:牛克洪 徐煜关键词:特高压煤电一体化电网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我国大力推进煤炭基地建设。而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推动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已成为我国优化能源布局、保障能源安全的共识。

6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深入研究了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继续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提高煤电机组准入标准,继续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因此,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推动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已成为我国优化能源布局、保障能源安全的共识。

煤电基地建设任重道远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我国大力推进煤炭基地建设。《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而根据《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十二五”期间要在内蒙古、新、晋、陕、甘、宁、黔等省区建设16个大型煤电基地。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受自然赋存条件、经济环境变化、环保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在这种局面下,煤炭和煤电基地建设也遇到了很大困难。

首先,煤炭生产消费区域错位,能源资源分布失衡。我国的能源需求同能源资源格局呈逆向分布。我国14个煤炭基地和16个煤电基地中,大多数都位于西北部,远离能源资源的消费地,生产消费上呈现出严重的不匹配性。

其次,煤炭运输成本高企,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受传统电力生产的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的限制,我国长期采用“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运输格局。而根据有关测算分析,如果煤矿与发电厂的距离超过1000公里,采用煤炭运输方式就存在不经济性。由于我国东部煤电布局过多,而煤炭生产又集中在西部,导致煤电运输能力紧张。目前运煤占用铁路运力的比重已高达50%以上,公路交通也压力巨大。随着蒙华铁路等煤炭运输大通道的投入使用,虽然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输压力,但是却无法改变煤炭运力比重过大、长距离运输成本较高、污染较重的状况。而单纯地在煤炭富集区建设电厂,也存在发电能力闲置、并网困难等问题,资源的浪费依然较为严重。

再次,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自2012年以来,在多种因素叠加作用下,煤炭行业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全国煤炭市场呈现出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据统计,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6.8亿吨,煤炭消费量36.6亿吨,供过于求的格局完全确立。而根据测算,2013年煤炭产能达到40亿吨以上,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2013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煤33.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1%,受产能过剩需求不畅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煤电一体化查看更多>电网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