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察技术正文

《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技术简介(11-15)

2014-07-29 08:50来源:北极星环保网关键词:低碳技术温室气体排放垃圾焚烧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典型案例2

案例名称:峒山生物质热解联产联供示范项目

建设规模:年处理生物质秸秆4万吨,生产生物质燃气约1051万m3,优质炭10512吨,热解油10512吨。建设条件:生物质资源丰富地区。主要建设内容:新建热解多联产生产线及配套管网。主要设备为移动床热解炉主体、热解气分级冷凝装置、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等。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期为1.5年。年减排量3万tCO2,年经济效益836万元,投资回收期为7年。减排成本50~150元/tCO2。

九、推广前景和减排潜力

预计未来5年,该技术占生物质深度开发利用比例将达到30%,可形成年碳减排能力163万tCO2。

12 微电网并网运行及接入控制关键技术

一、技术名称:微电网并网运行及接入控制关键技术

二、技术类别:零碳技术

三、所属领域及适用范围:电力行业微电网领域

四、该技术应用现状及产业化情况

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并网运行及接入控制关键技术,包含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接入和微电网的运行控制技术两方面内容。近年来,随着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加大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及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分布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形式,也是传统大电网的必要补充。作为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微电网并网接入控制及运行控制技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五、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该技术是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基础的微网技术。针对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并网点处并网设备冗余、安全维护性差的缺点,通过先进的集成技术,实现保护、通信、电能质量监测、远动、计量等功能一体化。通过区域性系统管理平台(微网领域使用微网运行控制器)实现区域内各类电源的协调运行,不仅增加了可再生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为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提供了保障,可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实现碳减排。

2.关键技术

(1)分布式电源(微电网)保护、测控、通讯、远动、电能质量监测、抄表等多种管控功能的集成化应用技术。

(2)分布式电源的管控与即插即用技术

分布式电源的管控与即插即用技术是实现主站对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调度、管理,以及分布式电源友好并网的基础。该技术构建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分布式电源并网标准模型,对主站采用标准信息交互接口,分布式电源建成后通过模型一致性测试,即可接入主站接受调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低碳技术查看更多>温室气体排放查看更多>垃圾焚烧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