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人物正文

《求是》发表水利部部长署名文章:新时期治水兴水的科学指南

2014-08-04 13:08来源:《求是》作者:陈 雷关键词:水力发电水资源治水兴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积极践行并着力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治水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国水治理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着力抓好贯彻落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

第一,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牢固树立节水和洁水观念,切实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在农业节水方面,要积极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抓好输水、灌水、用水全过程节水。在工业节水方面,要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循环用水,逐步淘汰高耗水的落后产能,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在城市节水方面,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减少“跑、冒、滴、漏”,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严格规范高耗水服务行业用水管理,加大雨洪资源利用力度,加快海水、中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第二,强化“三条红线”管理,着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源头控制,加快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功能区管理等制度。强化需求管理,把水资源条件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审批的重要前提,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限制一些地方无序调水与取用水,从严控制高耗水项目。严格监督问责,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建立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把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占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加强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着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打造山清水秀、河畅湖美的美好家园。强化地下水保护,实行开采量与地下水水位双控制,划定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加强华北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家园”、“海绵城市”,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强化河湖水域保护,落实河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行河湖分级管理,建立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岸线补偿制度,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

第四,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着力增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坚持人工连通与恢复自然连通相结合,积极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在东部地区,加快骨干工程建设,维系河网水系畅通,率先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在中部地区,积极实施清淤疏浚,新建必要的人工通道,增强河湖连通性,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在西部地区,科学论证、充分比选、合理兴建必要的水源工程和水系连通工程。在东北地区,开源节流并举,恢复扩大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空间。

第五,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突出抓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实施东北节水增粮、华北节水压采、西北节水增效、南方节水减排等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提效控需,统筹做好调出调入区域、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用水保障。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强化水源战略储备,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水源可靠、水质优良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综合考虑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要求,在继续抓好防洪薄弱环节建设的同时,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控制性枢纽工程和重要蓄滞洪区建设,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开展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在东北平原、长江上中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第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着力健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加大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水治理制度体系。在转变水行政职能方面,要理顺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工作,创新水利公共服务方式。在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要稳定并增加公共财政投入,落实金融支持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和管理,改进水利投资监督管理。在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方面,要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强化工程质量监督与市场监管。在水价改革方面,要加快推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在水权制度建设方面,要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构建全国和区域性水权交易平台,探索水权流转实现形式。

(作者: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力发电查看更多>水资源查看更多>治水兴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