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煤化工成败的真正原因

2014-08-04 13:37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关键词:煤化工大唐神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关于煤化工产业重组的消息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大唐、中海油等央企的集体退出,引发了对煤化工产业前景的争论。但许多分析并不到位。

通观十多年来示范工程的经验教训,可用两句话来概括:"煤质对路则成,管理规范则顺"。失败的煤化工项目主要是煤质不对路造成的。

从中国清洁能源供应的安全性考虑,中国发展煤化工产业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经过十多年示范工程的建设,由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组成的新兴煤化工产业已初具规模。示范工程表明,上述煤化工项目在技术上没有颠覆性的问题,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真正起到了示范效应,可作为下一步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指引。

煤质对路则成

如果煤质对路,即使投资大、煤价高,通过有效的管理,项目不至于夭折;反之,如果煤质不对路,即使投资少、煤价低,管理规范,项目夭折在所难免。换言之,如果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虽然煤质对路,由于投资过大、建设期过长、外部条件不配套等原因,也会造成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差,但经过努力可以扭转。也就是说,煤化工项目成败与经济效益好坏,直接取决于煤质对路与否。

煤质对路,首先要求煤适合于气化工艺,通俗地说,"煤化"就是要有效地、经济地把煤"化"了,这也是煤化工技术工程的特点和难点所在。

煤质不对路的教训比比皆是。大唐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煤化工项目,如果当初选址在鄂尔多斯(600295,股吧)地区或榆林地区,使用烟煤而不是现在的褐煤,那肯定是另一番景象。难以想象,当时在煤炭产业并不发达、煤炭产量较低、煤质研究和煤炭利用几乎为零的锡林格勒盟地区投巨资建设煤化工项目,需要多大的胆量。

煤炭使用很少,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就不易发现,煤质的特点也就无从知晓,在煤气化(000968,股吧)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不足为怪了。不出问题反而是怪事,有些问题不是根本性的,可以通过工艺调整解决,但有些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几乎不能有效解决。煤质对路则成,还表现为原料的价格必须具有一定的竞争性,相同工艺和规模的项目,原料煤价格200元/吨有之,500元/吨也有之,经济效益的好坏一目了然。例如,建设以褐煤为原料的煤化工项目,就应当认真地研究褐煤气化与烟煤气化的技术经济性对比,在决策时,一定要明确该褐煤气化项目与烟煤气化项目有没有竞争性。一般人认为褐煤比烟煤便宜,但忽略了开采成本是否便宜这个关键问题,也忽略了褐煤发热量低、气化效率低、前期处理复杂等问题。开采成本不低,隐含着煤价竞争力不强。

原标题:煤化工成败的真正原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