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电价补贴不是“救命稻草” 生物质发电如何赢未来?

2014-08-08 10:24来源:能源评论作者:胡伟关键词:生物质发电华电国际发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企业缺乏自我约束

由此看来,在为数不少的项目中,企业本应格外关心的盈利问题并未在早期可行性研究中得到充分的、应有的体现,对于这些项目而言,可行性研究没有起到指导投资决策的基础性作用。可研深度不够,除极个别项目属设计单位业务能力和专业精神不够,多数原因还在企业本身。

明知亏损的项目还蜂拥而上,是企业不关心效益吗?显然不是。除了少数带有特殊示范、公益特征的项目外,多数项目仍是要靠盈利驱动的,盈利也和企业命运息息相关。这种既要盈利又不重视盈利可行性研究的矛盾,背后是企业在此类项目上倒逼电价的惯性思维。某些企业认为项目属政府定价和补贴范围,只要电价上去了,成本和盈利问题迎刃而解。还有企业认为,项目与农民增收、农林废弃物利用等挂钩,带有社会公益属性的同时也捆绑了政府,只要熬过去、随大流,电价和补贴终将覆盖成本。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企业带着玩概念、吸引眼球的心理介入生物质发电行业,希望通过股价而不是发电经营本身获得收益。出于这些原因,价格信号没有起到引导企业理性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企业完全失去了约束成本的自觉性,将倒逼政府定价转嫁成本作为首选策略,甚至演变为行业普遍行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经济效益分析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可行性研究缺少经济敏感性折射的是一种缺少自我约束的管理状态,会反映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有业内人士曾撰文指出,国内有的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管理机构臃肿,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成本极高;燃料管理粗放、数据统计混乱,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燃料到厂价格上涨、热值降低的总体损失庞大且说不清楚,国家补贴没有理由为这种不合理管理埋单。

尊重市场规律才有未来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生物质发电建设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生物质发电全国累计核准容量达到1222.6万千瓦,其中并网容量779万千瓦,占核准容量的63.72%。报告预计,截至2014年底,装机将有望达到1100万千瓦,上网电量有望达到500亿千瓦时。生物质发电在作为重要的能源利用形式的同时,也会带来环保、农民增收的社会效益。但是正确的事情还要正确地做,没有健康的盈利模式就没有可持续的行业未来。

短期看,企业倒逼电价、找政府的策略可能会奏效,为企业博出喘息之机;但是长期看,投资、管理随大流,不以成本为导向的反市场规律的做法,终将使项目失去竞争力,损害行业的长期发展。在电价补贴政策制定过程中,在补贴水平和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当更多的考虑奖优罚劣的激励因素,发挥电价正向引导作用,使企业以理性经济人的视角看待投资项目,做出尊重市场规律的理性取舍,还原市场通过价格信号配置资源的本来面目。例如,可以补贴电价扶持期一步到位,同时明确公告电价路线图,在前高后低原则下,按周期(如5年)降低一个台阶,给企业投资一个明确的信号。而那些尊重市场规律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赢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系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稽查处副处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标题:生物质发电如何赢未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华电国际查看更多>发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