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环保环境监测报道正文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11 10:49来源:能源与节能作者:张美丽关键词:环境监测防治污染环境保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在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制定环保政策等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等作用。对中国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0引言

环境监测工作在中国处于日益上涨的地位,各地区都建有自己的环境监测站。随着现在国家和人民对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环境监测工作在其重要性提高的同时,其质量也为外界所关注。质量管理,就是指为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的管理职能活动。对于环境监测工作,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居住问题,也决定着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及采取的对策的有效性。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是指与监测结果有关的各项工作对监测结果质量的保证程度。只有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才能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监测工作的因素具体可分为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显性因素主要包括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的人员分工、贯穿工作的可依章程、对规章制度执行度的严格监督等等。隐性因素主要包括团队的凝聚力、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员工性格与岗位的匹配性等等。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不仅要求领导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而且要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只有员工努力工作,管理者严格监督,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才能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1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现存问题

中国的环境监测虽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其起步较晚,并受到管理者技能、经济条件等的约束,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室内质量管理的局限性

在中国,地方性环境监测站的建立说明了对环境的重视,但是地方性的环境监测的设备及条件的局限也造成了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约束。由于一些监测站的条件很差,存在监测室紧张、监测仪器落后、常规监测设备不配套等问题,使得最终的监测信息很难有准确性的保障。地方性监测站的现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监测站主观方面看,是因为监测站经费紧张。很多监测站的运转,主要是依靠监测站内部的资金,没有外来的资金注入来帮助监测站引进新的仪器和设备;从客观方面讲,监测站和监理站同样隶属于环保局,但不同的是监理站可以为环保局带来额外的收益,但是监测站却是需要环保局拨出一部分资金予以支持的。由于监测站这样尴尬的地位,使得监测站的工作不被重视甚至被刻意忽视。没有好的基础支撑也就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无从入手甚至失去意义。

1.2环境监测数据失真

由于当前地区环境状况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模范城市考核、优美乡镇考核、小康考核、节能减排考核等的重要指标,所以各级环保局、各级政府都更加重视环保工作并关注环境指数。随之而来的负效应是环境监测数据的失真。一些地区的领导者为了自己的政绩和地区的排名,随意篡改环境监测的数据,使得对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管理不再具有重要性。数据的传递过程主要是从监测站,到环保局,再到政府部门。监测站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环境进行检测,如实的记录数据。数据体现的结果对监测站来讲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也可以说,从监测站传出的数据是绝对真实、可靠的。但是监测站上报的数据还要经过环保局、当地政府的审核,这个过程就可能出现由于个人利益而篡改数据的情况,最终导致监测数据不真实。这种出于政治层面的原因也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不能客观的开展,而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1.3 对环境监测工作认识的片面性

前面提到室内质量管理具有局限性,但是对于很多地方性环境监测站,对室内质量的管理控制程度远大于对室外质量的控制程度,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具有严重的片面性。对于室内环境监测主要是进行实验,通过分析仪器,采用平行双样、加标回收试验、绘制质控图等方法来解决室内的质量控制。但是在室外,监测目标的设定、技术路线制定、布点、采样、样品保存与运输、样品交接等各个环节都会影响室外质量,而这又往往会被监测人员忽视。室外的工作是室内工作开展的前提,如果室外的收集取证得不到保障,室内分析的数据就会完全失去价值。

1.4 制度建设滞后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予以保障。就目前为止,中国国家环保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管理程序、职责和主要内容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有了法律的保障,管理工作就会更加的制度化。此外,各级地方性监测站也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如大气监测质量保证规定、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员工持证上岗考核实施细则,以及样品采集、样品保管交接、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数据审核等管理制度,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但是,由于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环境监测领域的不断扩展,质量管理制度有时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制度中所规定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使得工作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的支持,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

2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对策

针对目前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一些解决对策:

2.1 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

环境监测所使用的仪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其加强管理,从设备的选型、采购、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检定到报废,都必须执行严格的程序,在设备的使用期间、要定期对设备送检。首先,要对每台设备建立技术档案,档案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制造商、出厂编号、本室编号、出厂日期、安装地点、调试验收报告、维修保养记录、检定( 校准) 记录等。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不仅要做好档案工作,还要对仪器进行严格的校正,将检测结果汇总成报告经过专业审核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其次,设备的保养要由专人负责,并有相关的记录。设备的操作也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尤其是大型的、精密的仪器设备,更要小心使用,严格维护。另外,对于出现的失准情况,如过载、显示可疑值、超出规定限度等问题的设备,要按规定停止使用,并加贴标签,予以隔离,直至修复并通过检测后方可再投入使用。随着新技术的改革,大量的设备由电脑控制,所以各项数据及其他检测结果都需要备份以防数据丢失并方便查阅。

2.2 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员工管理

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是指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所有人员,也就是说,这里所说的员工,有各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与环境监测相关的所有人员。

a) 对于负责人,主要是对技术,监测质量负责的人员。这些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这些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技能水平,精通业务,并熟悉相关的的法律法规。对于这些人员,应该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使得他们能更加熟悉操作,减少甚至避免出错。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职责,帮助他们建立得当的短中长期工作计划,并通过工作过程中的监督,实现既定的计划。另外,要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规定来监督环境监测工作,控制成本,提高监测管理质量,使得管理能得到效益;

b )对于中层管理者,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中层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对设备负责人进行指导和监督。那么他们就需要精通本部门的具体业务,可以对下属的问题及时给出指导修正,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章程办事。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也是需要管理者注意的地方。管理员工不是一味的批评员工的错误,更要能发现员工的优点,以此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质量管理的成效。各部门管理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到一个员工只受到一位直接上级的领导,同时保证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

c)对于质量管理人员,毫无疑问要熟悉自己所负责领域的各种操作规则,在被监督人员操作出现问题时,能及时予以指正。质量管理人员也应该关注最新的相关信息,努力在某一领域能建立自己的权威,具有公正,严格的素质,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所有的人员,不管是在个人技能还是职业素养方面,都应该有不断改进的机会。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监测技术的发展,各级人员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以便更好的工作。

2.3完善自身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结构体系

要使得环境监测达到效果,就需要有制定合理的监测目标和计划。监测目标是最综合,最概括的目标,目标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各部门,各人员的具体目标上。只有每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有效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使总的目标得到实现,保证监测工作的有效性。而监测计划,主要是依据监测计划来制定,保证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监测计划也要具体到各阶段、各部门,形成一个计划体系,全部为实现总目标而服务。各部门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要全面考虑,包括人员、技术、时间、客观环境等因素,在此基础上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4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主要是指建立质量管理考核和评级体系。因为质量管理需要技术,也需要管理技能,而实施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监测数据和所获得信息的质量。监测数据的产生,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采样、分析、数据处理等,是个人活动的集合。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开展质量监督活动就是要保证监测质量。建立质量监督,质量考核机制,都是为了更好的实施监测监督管理。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机制,就是使得整个监督系统按照规则运转,在自我监督的同时考虑到整个监测系统的实施。建立监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活动:研究监督管理模式,制定各类监测活动的质量监督方法和制度, 确定开展质量监督检查/评比的实施方法, 确定质量监督检查/评比结果的评定方式。只有通过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才能有效保障质量管理水平。

原标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环境监测查看更多>防治污染查看更多>环境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