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综合正文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河北 集中了几乎全部的火电厂

2014-08-11 10:51来源:南都评论作者:李靖云 王付娇关键词:火电厂火电环保火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同时另一个消息也传出,国务院已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担任小组长。其实,自最高领导人今年年初提出京津冀一体化以来,北京也开始了最为严厉的城市限制准入措施,京津冀一体化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推动。那么在中央提出新的户籍改革方案,并且建立了协调领导机构,是否能对于区域一体化有所帮助?特别是当前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已经非常明显,大城市病已经非常严重的情况,京津冀一体化应侧重何处?就此问题,南都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郑新业教授。

京津冀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很大

记者:中央如此强调京津冀一体化,这里有什么大背景吗?

郑新业:京津冀一体化经常被误读的,认为这仅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问题,事实上其背后有中国当前的大背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沿海前端开放一直是重点,从上世纪80年代广东珠三角开放到90年代长三角的开放,中国的开放程度在主要经济体中是遥遥领先的。从进口加出口占G DP比重而言,中国占70%左右,美国和日本常年稳定在22%-23%。美国和日本都是国际贸易大国,但它们是开放小国。主要经济体的开放程度,唯有德国和英国可以和中国一拼。汇率在上升,结余在上升,伴之巨额的外汇储备。再加上贸易导致的环保标准、劳工标准比较低,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劳工问题、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可以说中国对外贸易开放的潜力已经差不多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再进一步开放,假设汇率不升值,对外贸易情况差不多就稳定,增长率也会越来越小。以进口和出口占GDP比重来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拐点,或者很长时间之内会保持这个平台。但对本届政府来说,问题是广大的内陆地区靠什么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广东和上海这些较为发达的地区有自己的烦恼,但是总比甘肃、青海、新疆、河北、河南、山西这些欠发达地区要好。

记者:是否可以说京津冀地区本身就是三个地区,两种发展程度,不同发展路径的问题?

郑新业:以国际贸易衡量,河北其实是一个开放程度非常小的省份,外贸在G D P占比不超过1%。河北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人均G D P比较低,比较穷,经济结构既重又脏。作为典型的内陆省份,河北很难有其他的发展路径。但是北京很习惯地要求河北提供这样的服务,不搞这些重工业高污染产业,这实际是让河北放弃现在的发展模式,而一心为北京买单。首先看经济结构,钢铁、玻璃、水泥、陶瓷等产业,河北都占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钢铁产能过剩其实是个伪命题,钢铁的产能从1996年过亿之后,产值、产量、企业数量都是上升的,投资一直是稳定增长的。河北迁安县的钢铁产量就相当于德国一个国家的产能了。过去十年,正好是中国基建大规模上升的时期,高铁站、高速路、住房、城镇建设,全部有钢材需求,由此才有了河北的重工业大发展。如果去做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北京的资产投资和河北的钢铁产能高度吻合。河北的经济支柱是钢铁、玻璃、水泥、陶瓷,这些产业带动了经济增长。所谓高耗能本身也不是问题。只要有收益,资源就不是问题。负面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但同样的问题在其他内陆省份,诸如山西也存在。环境污染是一个跨区域的问题,这就成为现在京津冀的区域矛盾的焦点。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阶段的差距,又因为地理的关系,衍生出来一系列矛盾,这才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层次背景。

原标题:学者称京津冀一体化北京拆藩篱 河北谋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厂查看更多>火电环保查看更多>火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