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南网广州供电:“上天入地”只为万家灯火

2014-09-16 15:01来源:南方电网报作者:关飞 王志明 伍衡关键词:南方电网输电线路配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际领先的立体化巡检

巡线员工最终采用了飞行器带电喷火的办法,成功燃烧处理了五狮甲线上的飘挂物,既避免了500千伏重要线路停电,又安全高效地把飘挂物清除。“飞行器的喷火功能,是我们自主开发的,也是结合我们的实际需求,因为广州电网的特点,经常有城郊地区田间的农用薄膜挂线,薄膜可燃性好,就想出了让飞行器喷火的办法。”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员工萧振辉介绍说。

不仅如此,针对广州电网“架空线在空、电缆在地”的情况,输电管理所以自主研发为主,实现“架空线路日常巡线不上塔、电缆线路日常巡线不下隧道,无人动力伞初巡,飞行器细查,检修过程远程干预”的输电线路立体化巡检系统。其中,“动力伞初巡”、“飞行器细查”、“检修过程远程干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输电线路立体化巡检系统的三大支撑模块。

正是由于对飞行器作业的较早开发和成熟运用,南方电网公司的首次飞行器作业相关技术培训也落户广州供电局。动力伞具有航程远但巡视距离远的特点,适合大范围的初巡,再用飞行器细查,这种组合式的立体化巡检体系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飞行器是真正意义上的员工基层自主创新。广州供电局生产设备管理部主任吴国沛介绍说:“广州供电局会拿出每年科研经费的3%,用于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的开发,相对于一般科研项目立项审批过程的相对复杂,职工技术创新只要专家组评审通过,认为技术路线正确,有推广意义,即可立项,专家组由一线工人代表、两院院士等内外部专家组成,这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担任主任委员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输电线路立体化智能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建立了全方位、高效率、精细化、智能化的输电线路立体化智能运维关键技术体系,通过“轨道机器人、飞行器快速巡检,运行状态实时监测,设备故障快速定位,线路载流量安全提升,检修过程远程干预”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输电线路运维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目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飞行器已经累计查找线路缺陷300余处,大大减少了事故隐患。

让科技创新更契合城市电网需求

广州不仅有鳞次栉比的城区,也有山林茂密的山区,这些地区往往是雷电多发区,那里的配电网得经受雷电的考验,供电可靠性也受到雷电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广州供电局电力试验研究院进行了配网防雷相关技术应用。

该研究在国内首次以供电可靠性为研究切入点,内容涵盖了配网防雷多个关键技术问题。首次建立了基于人工火箭引雷的配电线路雷击特性实验平台,提出并开发了基于场线耦合法和先导发展理论的配网耐雷水平分析软件,研发了具备快速能量释放特点的新型吹弧式雷电防护装置。首次将雷电定位系统应用于配电线路雷电活动分析及故障点查找,编制了10千伏配电线路防雷技术导则,对供电可靠性指标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在实验平台阶段,引雷基地在2012年和2013年一共发射火箭20余次,5次采集到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数据,为配网防雷提供了最为可靠的数据支持。然后,使用仿真软件对从化F16、灵山F20、军田F13等3条配电线路耐雷水平、综合跳闸率进行分析计算,梳理线路雷电易击段与易击点,并针对线路易击段进行防雷改造,改造后的雷击跳闸率从2009年的平均30次/百公里年水平降低到了2013年的平均2.5次/百公里年,成效显著。

原标题:“上天入地”只为万家灯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南方电网查看更多>输电线路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