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输变电工程项目正文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精品项目介绍

2014-10-13 09:30来源:英大网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国家电网智能变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该站还采用了信息一体化关键技术,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库等信息化技术对系统高度整合,实现站内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通过基于信息一体化的关键技术实现准确的数据采集,将一次设备操作与对应二次保护装置的软压板投退结合起来,实现一次、二次设备完整的顺序控制功能,大量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工作效率。”该站二次设计工程师于广耀说。

智能化与标准配送有效融合

项目名称:安徽220千伏清竹变电站

建设时间:2013年6月开工,2013年12月投产

获奖奖项:公司2014年度输变电工程优秀设计二等奖

获奖关键词:装配式建设 工厂化加工

全新设计理念

220千伏清竹变电站采用标准配送式变电站的设计理念,施工周期仅为6个月,较常规变电站节省工期50%以上。

相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人员大胆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应用复合外墙装饰板体系,减少了现场作业,有利于工厂化加工标准化生产,缩短了施工周期约 58天。在围墙施工中,一改传统的砌筑方式,采用装配式结构,利用预制混凝土柱加ALC板实体围墙,体现了资源节约和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节约工期35 天。

此外,设计人员改变传统二次设备现场接线的工作模式,全站配置3个40尺的预制舱,就地布置在各配电装置区内。预制舱内备用屏柜本期一次上齐,远期扩建时仅上装置即可,扩建方便。舱内屏柜之间的二次接线在工厂内完成,整体运输到现场,全站现场二次接线的工作量减少50%以上,节省工期约45天。此外,还采用预制式光缆、电缆替代常规的光缆、电缆,省去了光缆现场熔接的环节,大幅提高了现场二次接线效率。

大幅缩短工期

220千伏清竹变电站全面贯彻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思路,创新将智能化变电站和标准配送式变电站完美融合,采用“高压设备+传感器+智能组件”方案,实现一次设备的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信息互动化等智能化功能。其中,110千伏、10千伏采用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减少过程层设备及交换机光口数量,主变智能组件集成非电量保护、风冷、调压功能。

在智能化的基础上,220千伏清竹变电站采用标准配送式设计思路,推广应用多项新设计、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使得各项指标均优于同规模变电站工程,施工周期仅为6个月,较常规变电站节省工期50%以上。该站采用预制舱替代传统二次设备室,全站建筑面积仅为420平方米,同通用设计相比节省52.6%,变电站工程竣工决算总投资大幅降低,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加快了工程建设速度,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为今后的变电站设计积累了宝贵的设计经验。

原标题: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精品工程介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输变电工程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智能变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