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评论正文

储能技术对比较量 液流电池能挑“大梁”(图表)

2014-10-28 09:50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王晓丽 李先锋关键词:储能液流电池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标准竞争已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标准化已成为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对外贸易、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把我国液流电池技术领先的优势扩大到产业层面,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液流电池标准领域的话语权与核心竞争力。占领液流电池领域国际标准和市场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技术提升、成本降低、政策引导是关键

液流电池储能产业的广阔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要实现产业化仍然任重道远,面临着技术、成本、市场、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正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大连考察融科储能液流电池项目时指出:“储能是个重大课题。”

能量密度偏低、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待提升、成本尚不能满足市场要求,这些对液流电池技术开发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以突破制约液流储能电池普及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基础问题为目的,科技部在2010年启动了“大规模高效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项目。项目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牵头,集合了包括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的大学研究团队,又有金属研究所等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单位和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的总装备部的研究机构,还有以大规模高效液流储能电池产业化为主的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潜在用户——国家电网下属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历时近5年的协同攻关,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液流电池反应机理和调控机制、材料的构效关系、材料的组分设计与制备方法等科学基础理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高性能、低成本液流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的规模制备工艺;提出了大功率、高效、高比功率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的实现方法;建立了发电、储电、电能变换、用电多体系的系统耦合和综合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培养和造就一批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学术带头人和高素质研究人才团队;提高我国在大规模高效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可以说,我国目前液流电池的国际领先态势得益于“973”项目及时部署与高质量实施。进一步地针对液流电池可靠性提高、成本降低的工程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开展,对推进液流电池产业化尤为重要。另外,液流电池储能是随着新能源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行业,市场认知度低、产业链不完整,形成了一定市场开拓风险。并且,储能带给用户的是综合效益,很多往往难以量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用户认同并使用液流电池。各国储能应用的商业化市场和经济运行模式还不具备。需要从整个电力系统综合考虑,形成并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峰谷电价、储能电价,利用价格杠杆推动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模式的调整,使得电力系统中发、输、储、用各环节协调运行,从而充分体现储能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满足储能建设和运行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对储能行业的激励环境,大力推进以技术验证和商业模式探索为目的的各类储能示范应用项目,促进储能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新能源的发展为储能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市场。液流电池因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储能领域的中坚力量。但对于仍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之中的液流电池企业和研究机构来说,需要持续加强技术开发,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降低成本,练好内功。另外,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储能行业激励机制,是刺激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外部推手。

今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并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五点要求,要求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这无疑给包括储能在内的整个能源界打了一剂强心针,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储能产业的前景日益明朗。相信,液流电池的明天会更美好。

(王晓丽系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公司研发经理、李先锋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宇系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公司技术应用总监、马相坤系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公司设计经理)

原标题:液流电池:储能大家族中坚力量 黎明前等待美好明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液流电池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