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欢呼声中遇冷 煤制气项目仍是价值洼地?

2014-11-28 09:50来源:《能源评论》杂志作者:王晓坤关键词:煤制气项目煤化工大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当前中国乃至全球煤制气项目技术面不够成熟、盈利性暂无保证、环保性仍受质疑的情况下,我国煤制气项目更多的是进行示范性探索,而非大规模集中上马。

2013年以来,我国煤制气项目借着政策东风,结结实实火了一把。据卓创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9月底,包括已投产、在建、拟建在内的我国煤制气项目已经达到39个,总设计产能1800亿立方米/年左右,此产能若全部转化为产量,基本相当于中国2014年全年的天然气消费量。但当产能和产量遇到市场,我们应该如何解读煤制气的价值?

不平衡格局将持续

一直以来,我国煤制气项目的产业布局始终遵循一个特点:规划多投产少,西部多东部少,国企参与多民企参与少,能源企业参与多其他企业参与少。

在目前统计的39个煤制气项目中,真正实现投产的只有5个,包括大唐发电(601991,股吧)、庆华集团、新疆广汇淖毛湖、云南先锋、中电投新疆,总设计产能约122亿立方米/年,相较规划的1800亿立方米的总产能占比不足7%。在地域分布上,我国煤制气项目主要集中在西部产煤大省,其中内蒙和新疆排前两名,分别占比45%、44%。在所属企业方面,当前投资方以国企为主,占比超过60%。

根据当前已投产煤制气项目核算,1亿立方米/年的项目初始投资约在5亿元人民币,项目前期投资巨大,预计短期内参与企业以国企为主的情况将不会发生改变。另外,在2014年新出台的政策中,有明确表示,我国煤炭资源净输出省才可以建设煤制气项目,因而,项目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情况将不会发生改变。

盈利前景难乐观

与产业前景的不变相比,政策带动下的盈利前景则不然。

当下,政府对待煤制气项目的政策的最大特点是摇摆。2007~2012年,政府对煤化工项目政策的基调为限制,甚至一度不再允许审批任何新项目。受到大气污染影响,2013年春政府对待煤化工政策逐渐出现松动,2013年一年所给“路条”项目几乎超过以往总和,煤制气项目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在增长的同时,问题也频繁出现:今年7月煤制气新政出台,规定20亿立方米/年以下的项目不再审批通过,并严禁在煤炭资源净调入省发展煤制气项目。与此同时,大唐发电易主煤制气业务,业内人士解读为剥离“包袱”资产,煤制气项目在一片欢呼声中遇冷,引发各界质疑。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做出承诺,中国在2005年基础上,到2020年将万元GDP碳排放量减少40%至45%。而一个4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气项目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能达到2000万吨/年,环保压力巨大。此外,煤制气项目耗水量惊人,一个40亿立方米/年的项目年用水量可以达到2000万吨,而我国煤制气项目却集中分布在西部缺水省份,成为煤制气项目发展的重要阻碍。

在技术层面,辽宁阜新也因为技术不够成熟而导致工程延迟投产1年以上,大唐煤制气项目一度因为气化炉腐蚀而停工,大唐煤制气易主之后,其化工公司总经理就曾表示“煤化工是高温、高压的高危行业,工艺技术十分复杂,非标设备多,我司一些关键工艺从国外引进,并且是从实验室直接进行工业放大,许多工作尚处于探索之中,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考验”。我国煤制气技术当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原标题:可能仍是价值洼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制气项目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大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