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百问核电 】史上最严重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之殇

2015-01-28 13:32来源:中国电力报关键词:核事故核电厂核安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怎么回事?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4号反应堆机组检修后重新启动过程中,堆芯发生超瞬发临界,堆芯熔化,高温产生大量的氢气和蒸汽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至大气层。事故致使31人在数周内死亡 (包括非放射性致死3人),参加事故清理人员20万人,平均辐射量100mSv。据估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350亿美元以上。该事故被认为是核电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也是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INES)中首例被评为第7级(最高级)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立即组建了国家事故调查委员会,调查事故产生的原因。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核电站采用石墨沸水堆,自身设计缺陷多,加之试验操作不当导致反应堆功率急剧上升,产生大量蒸汽,致使反应堆堆芯压力急剧升高,最后产生爆炸事故。根本原因是反应堆堆芯设计和控制保护系统设计存在缺陷 (正气泡反应性系数、无安全壳、落棒慢等)以及核安全文化欠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使人类真正认识到核电厂系统的复杂性和安全的重要性。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会不会在我国发生?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4号机组的反应堆是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堆。该堆型设计上的不安全因素早在1983年就已在立陶宛同类型反应堆上被发现,但没有引起管理机构的足够重视,未采 取任何改进措施。此外,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当时的试验准备工作极其草率,未严肃认真地制定和实施试验大纲,更无安全处置预案,致使操作人员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毫无准备。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促使核安全工业界对于核电厂安全性进行改进。

第一,首次提出了核安全文化的概念。通过对该事故的总结和反思,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提出核安全文化的概念,并于1991年发表《安全文化》报告,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国家核安全局翻译大量核安全文化文件,强化核安全管理,重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了核电安全审评意识,并推广至整个核工业领域。

第二,进一步认识到安全壳的重要作用,全面改进该堆型技术设计,包括提高铀浓度,纠正控制错误设计、缩短落棒时间、减小正反应性等,在发展中放弃石墨慢化轻水冷却的压力管式反应堆的发展。目前中国核电厂均设有4道安全屏障。第1道,核电站的燃料是二氧化铀的陶瓷体芯块,能把绝大部分的裂变产物自留在芯块内;第2道,性能相当好的锆合金包壳管把芯块密封在管里;第3道,压力容器及一回路压力边界;第4道,安全壳。当4道屏障同时失效,放射性物质才有可能泄漏,但这个概率是极低的。我国不建石墨水冷堆,选择更安全的压水堆型并增加了安全措施,提高安全文化,加强监管和人员培训等,我国不会发生类似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事故查看更多>核电厂查看更多>核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