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英国金融时报质疑“神秘富豪”李河君资本运作

2015-01-29 08:31来源:能见度作者:杨漾关键词:李河君水电业务水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神秘富豪”李河君在以股票市值向中国首富马云发起挑战的同时,由其一手打造的汉能集团的资金运作却引来英国金融时报的质疑。

汉能集团在香港上市的汉能薄膜(00566.HK)市值高达180亿美元。 东方IC 图

根据金融时报对其近期财报的分析,该公司惊人的增长背后,存在一些不同寻常的做法。汉能集团与其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00566.HK)之间,存在异常密切的商业联系。

简单说,通过向母公司出售生产设备,再将母公司生产完的材料购回,继而给母公司的下游企业或别家企业安装,就是通过如此简单的左右手来回倒的运作模式,汉能薄膜轻松获得50%以上的净利润率。

对此“光伏界阿里巴巴”的业绩表现,有业内人士调侃,账面毛利润率高达85.1%(直逼赌场银河娱乐),净利润率53.8%(媲美天合化工),股价过去一年中升了2.55倍,市值也达到了1592.93亿港币(比蓝筹的华润置地还多200亿)。

不仅如此, 其庞大市值是其最大对手、美国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First Solar的三倍,同时超过中国所有其他太阳能上市企业的市值总和。

事实上,早在汉能2009年高调进入光伏行业开始,这一神秘企业与其同样神秘的掌舵者李河君,就始终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薄膜的组件都卖给谁了?”“钱哪儿来的?”李河君和汉能恐怕早已对这两个被问烂的问题习以为常。但是,人家钱照赚,英文书照出。

金融时报查阅部分文件后发现,自2010年以来汉能薄膜发电合计实现148亿港元(合19亿美元)营收,几乎全部为向母公司汉能集团销售设备所得。汉能集团持有汉能薄膜发电73%股权。近几周,一份有关汉能商业模式的分析师报告产生了很大影响,引发了对该公司的其他质疑。

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汉能薄膜的首席执行官代明芳对这些质疑,还有关于该公司股票遭到对冲基金做空的报道不以为然,表示这些说法源于对汉能产品线的根本误解。他说:“说到嵌在玻璃窗上的太阳能电池,没有哪家企业做得比我们好。”

这一答非所问的回应,倒是和李河君本人对薄膜太阳能的狂热很是接近。

金融时报称,汉能集团旗下有9家工厂,其中一家工厂位于成都附近,拥有两条生产线。根据该公司的说法,这些工厂是汉能薄膜发电的主要客户,后者向这些工厂供应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设备。通过对这些工厂中文账目的分析,金融时报记者发现,财报中截至2012年的营收数据,与这些工厂用于从汉能薄膜购买设备的资金支出之间存在颇大出入。

不仅如此,汉能薄膜2013年年报显示,前述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合同中只有35%已经结算,剩余的都被列为应收账款。

原标题:英国金融时报质疑“神秘富豪”李河君资本运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李河君查看更多>水电业务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