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黑马首富”李河君十年蛰伏 一朝天下知

2015-02-09 09:55来源:长江商报作者:郑玮关键词:李河君水电站汉能薄膜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动国企蛋糕

首建民营水电站

李河君在富豪榜上的晋级之路并非无迹可循,这与汉能官网上称为“基石”的传统清洁能源水电板块有极大关系。

1991年,李河君从自己的一位大学老师那里借了5万块钱开始业,从铁路运输、开矿、炒地产,到卖玩具、卖矿泉水,李河君“无所不做”。1994年底,他通过五大风马牛不相及的业务积累了七八千万元的资本。“有这么多钱,当时一下子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李河君称,“我们彷徨了三个月。”

踌躇之际,李河君收到了一个建议:收购上市公司做庄。于是瞄准了市场上的“空白商机”——水电站,李河君收购的第一个水电站就在他的家乡河源——东江上一个初始装机量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花费1000多万元。

上世纪90年代正逢中国小水电站大发展的时代。无疑,李河君抓住了这个机遇。

此后,通过并购,李河君旗下电站的装机容量从几万千瓦到几十万千瓦。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欲签下其中6座。然而,金沙江上庞大的水电计划推进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李河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有的部委都批了,只剩发改委不同意——他们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这样的项目。”在他看来自己遭遇的挫折源于“动了大型国企的蛋糕”。

于是,依靠与云南省政府签订的合同,李河君把发改委告上法庭。最终他们拿到了6大水电站中资源最好的一个——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其他几大水电站被分配给几大国有公司,李河君在其中有少量参股。

压力接踵而来。李河君曾描述:“金安桥建设长达8年,每一天的资金投入都像磨盘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为了应对高峰时每天1000万元的投入,李河君一方面四处寻找融资、贷款,另一方面不得不持续出售前些年建设的小水电站,包括一些已经并网发电的优质资产。“金安桥是靠很多小水电站堆起来的。”李河君说。

如今,金安桥水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每天的净现金流超过1000万元,价值600亿元。

正是有金安桥这棵“摇钱树”,才使得李河君在此后的道路上底气十足。

令业界唏嘘

押注太阳能薄膜

尽管李河君在水电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他隐隐感到这个周期漫长的行业对于他这个民营企业老板来说已经很难再突飞猛进。

2006年,身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李河君被“意外”推举为工商联旗下新能源协会会长,李河君认为,这个阴差阳错的差事是他在商业上实现二次转身的起点。

刚开始,习惯用度电成本思考问题的这位水电商人对光伏不以为然。2006年光伏发电的成本大约是每度电3元钱,而水电的成本只有每度电8分钱。“这么高的成本还搞什么?”李河君曾质疑。根据那时的预测,光伏一度电从3块钱降到1块钱大约需要30年,从1块钱降到5毛钱需要50年。然而,到2009年,仅3年时间,光伏度电成本便由3元降到了1元;又过了2年,度电成本就已经达到了0.5元。

2009年,被新能源商会熏陶了3年的李河君,决定跨入光伏。并在光伏行业找到了他眼中的亮点:不做常规的晶硅,做薄膜,选择了一条令整个光伏业界唏嘘的道路。

原标题:“黑马首富”李河君十年蛰伏 一朝天下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李河君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汉能薄膜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