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技术正文

【技术贴】发电技术的用水和排放影响

2015-03-16 10:24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关键词:火力发电厂发电技术发电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行业是中国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工业用水户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到2030年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可能会翻一番 ,因此,电力行业的相关决策将对全球气候和国内水资源产生深远影响。

为提供决策所需信息,世界资源研究所评估了目前在用或建议采用的20多项发电技术对气候和水资源的影响,识别了一些解决中国电力行业水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双赢方案。

发电技术的用水和排放影响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所有发电技术都会消耗水资源并排放温室气体(热电厂尤为如此),但用水和排放水平各不相同。

世界资源研究所开展了“水-气候影响分析”,比较了发电技术对水资源、温室气体排放和资金成本的影响。下图分析了各项技术下每兆瓦时发电量的淡水取水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突出每项技术全生命周期生产或节约的电量,并根据资金成本进行排序(按照2010年中国的技术成本计算)。例如,核电需要大量冷却用水,而温室气体排放则可忽略不计。生命周期中每10亿美元投资可产生160TWh左右的发电量。

对比可见,大部分发电技术处于右上方的扇形区域,意味着需要在用水量和排放之间作出权衡。取水量和气候影响较低的技术处于中间或左下方扇形区域,这是双赢区域,意味着投资对排放和用水量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提高能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双赢选择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我们得出以下主要观点:

-- 提高需求侧能效是减少净排放和净耗水量的最有效战略。提高能效可减少能源需求并降低发电用水量,从而节约稀缺的水资源,从而形成节水和降低能源需求的良性循环。此外,能效投资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措施之一。

-- 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中,贯流式水电技术成本最低且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同时,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中国缺水地区具有明显优势,因为这两种技术不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也不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

-- 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可使每兆瓦时发电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0%到90%,但这一技术会造成总资金成本上升90%和耗水量翻番。因此,决策者在设计采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的煤电厂时,应仔细评估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力发电厂查看更多>发电技术查看更多>发电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