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核电重启 装备先行

2015-04-02 10:0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唐斐婷关键词:核电设备核电产业核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自主机型落地开花

随着“华龙一号”技术方案相继落地福清、防城港两大核电站,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联手打造的国家自主第三代核电机型落地生根,这也让国产核电设备制造商吃下了定心丸。

“华龙一号”是对中核集团ACP1000和中广核集团ACPR1000+的技术融合,二者都是基于我国已掌握的M310改进型核电技术。2013年9月,两集团正式签署《华龙一号技术合作协议》,并以“关于中核中广核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请示”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

据悉,国家能源局在复函中要求,充分利用我国目前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支持关键设备、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化工作,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以及常规岛等关键设备,泵、阀等零部件,690U型管、核级电缆、焊材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比例不能低于85%。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早前曾撰文指出,从我国投入运营的核电反应堆来看,核电装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80%,建立起了完整的核电工业体系。

事实上,我国核电产业的国产化步伐一直在不断加快。数据显示,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时,装备国产化率还只有1%,随后开建的岭澳一期核电站国产化率也不到30%,而到红沿河与宁德核电站完成时,国产化率已经接近80%,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更可以达到85%。

相关研究表明,2008年以来,我国核电厂发电设备容量逐渐增加。2014年,全国核电厂发电设备容量达1988万千瓦,同比增长36.10%。

而截至2014年,我国核电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和大规模技术改造,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掌握了关键设备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通过核电项目的实践,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能力大幅提高,我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电装备制造体系,具备了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的供货能力。

原标题:核电重启 装备先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设备查看更多>核电产业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