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新思维:新能源革命引领战略

2015-05-04 09:37来源:中国改革论坛作者:张孝德关键词:新能源革命光伏发电发电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根据通用技术突破是引爆历次科技革命导火索的规律,“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能源革命全面爆发的关键时期。新能源革命导致的能源替代,将会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发生全局性变革。新能源革命引发大规模新兴产业兴起,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引擎。抓住新能源革命时代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经济引领战略,推动中国转型发展,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地是“十三五”规划必须思考的新思维、大战略。

破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难题,需要打破旧的惯性思维,从新思维、大战略的高度思考与规划中国“十三五”走向新常态的转型发展之路。高度关注已经兴起的新能源革命,大力实施生态经济引领战略,推动中国转型发展,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地是“十三五”规划必须思考的大战略。

一、新能源革命在十三五期间将会

全面爆发,需要高度重视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兴起的新能源革命,其发酵的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目前处在即将全面爆发的前夜。从经济学看,新能源使用成本逼近传统能源成本,是判断新能源革命全面爆发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临界点。目前最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作为新能源的太阳能发电技术进步速度很快。最近几年太阳能发电成本以每年10%的左右速度在下降,目前太阳能发电的价格已经降至1元/度以下,按照这样的速度,在未来3至5年内,太阳能发电成本可以接近火电。如果光伏发电成本降至0.5元/度,那将是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替传统能源革命的开始。目前火电发电成本(包括环境成本)已超过0.5元/度,而且还在不断上升。太阳能发电价格一旦接近火电价格,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替代火电的革命就会全面爆发。按照这个判断,“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新能源革命全面爆发的期间,对此需要高度重视。

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一旦爆发,其带来的不仅仅是能源替代的革命,而是涉及到经济、环境治理、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变革。

1.新能源革命将会引发新兴生态产业大规模发展,生态产业将会成为引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一是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大规模发展。2007年之前,中国只是世界上光伏制造业国,目前中国也是世界光伏应用大国。据《我国光伏产业2014年回顾与2015年展望》披露数据,2014年我国硅片产量达到38GW,同比增长28%。我国硅片产值达到近88亿片,约占全球76%。2014年我国光伏并网装机量在10.6GW,占全球容量的四分之一。累计光伏装机量为26.52GW。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超过5GW。

市场决定需求,价格决定市场。在“十三五”期间,太阳能发电价格一旦接近、甚至低于火电价格,那么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替代传统火力发电将成为不可阻挡趋势。中国将会真正进入一个太阳能时代。2014年在环保等因素作用下,火电发电量首次出现下降。2014年社会总用电量5.5万亿度,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社会用电量将会达到11万亿度。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的《2014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到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可由目前的13%提高到26%。如果光伏发电成本大幅度下降,2030中国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可能会超出这个预测,能够达到30%到40%。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会有一个月3万亿度光伏发电市场。

二是太阳能发电产业将会带动光伏装备业、材料、软件、科研等相关产业群的发展。太阳能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属于产业高关联度产业。光伏发电产业链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五大领域,直接带动玻璃(0, -924.00, -100.00%)、钢铁、塑料(0, -10260.00, -100.00%)、物流等85个相关产业,对实体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据测算,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峰值在2030年左右,社会用电总量稳定在11万亿度左右。如果按照未来可再生能源占3万亿度。按8元/瓦计算,将会有一个24万亿人民币的巨额投资市场。平均每年有1.6万亿的投资市场。如果说未来15年24万亿是对新能源发电直接投资,按照投资乘数效应,其直接和间接带动市场将是这个投资的数倍。

三是太阳能终端消费产品业发展。正在成为主流的薄膜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发电具有全覆盖、分散性、可移动性、共享性等特性。光伏太阳能使用将会覆盖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引发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消费和绿色工作的新时代。目前薄膜化和柔性化的薄膜光伏技术,从理论上讲,可以运动到工作和社会的所有领域。如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柔性屋顶、汽车应用、电子产品、通用产品、特种产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中国最大光伏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企业汉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李河君著《中国领先一把》书中,提出中国光伏建设一体化市场潜在直接投入规模有10万亿元,相当于我国汽车工业的3-5倍,间接拉动经济增长规模可达30万亿。薄膜光伏技术应用也会对原来的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形成巨大的冲击。原来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需要建设充电桩,其成本很高。而光伏发电汽车则不要这样配套。光伏移动性特性,会催生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终端产品,如随时可用太阳能多媒体、太阳能帐篷、太阳能传真机、打印机等太阳能办公用品;太阳能电磁炉、烤箱等家庭用品,太阳能服装、系列用品。总之,光伏太阳会像空气一样,哪里有用品,哪里就可以有太阳能产品。太阳能广泛使用,将会成为自多媒体之后,把社会推向另一个移动能源的新时代。

2.新能源革命将会破解治理环境与能源危机困境,使中国走出一条根性治理与能源自立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能源与环境危机,走的是一条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的污染转移的治理之路。这样一种成本外化、污染转移的工业化之路,已经成为地球无法承受的工业化。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两倍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的中国工业化之路,如果继续走西方式治理之路,将是一条中国与世界双输的无解之路。而即将全面爆发的新能源革命,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有效答案。从短期内看,当代中国遇到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效的治理经验。但这种治理只能是一种临时性的遏制污染蔓延的应急治理,而根本性治理的处理需要依靠新能源革命。

目前开发中的光伏薄膜发电与传统火电相比,薄膜光伏是一种绿色、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光伏每发一度电,可以减少使用标准煤炭0.33千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千克,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009千克。目前中国最大污染来自煤污染,中国煤电发电量占发电总量82%左右。未来光伏发电成本一旦与用煤的发达成本持平,那么光伏发电就会大规模替代煤污染发电。

薄膜光伏在建筑领域的使用,意味着未来的建筑生活用电完全可以实现自足有余。在发达国家住宅的建能耗占到总能耗的40%,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3%。建筑用能耗是对全国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25%。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如此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到2020年,仅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量。而光伏建筑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

原标题:“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新思维:新能源革命引领战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革命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发电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