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5月8日,南京公司首次采用紫外成像技术,对220千伏秦滨2M16线、220千伏东九2583线绝缘子进行了检测,为电网迎峰度夏“把脉问诊”。
紫外成像技术是近几年来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的新技术,主要用于远距离检测高压输电线路外部绝缘状态。该技术是通过接收设备放电时产生的紫外信号,记录电晕和表面放电过程中辐射的紫外线,并加以处理、分析达到评价设备状况的目的,从而提前发现故障隐患。
相比于以前的设备检测技术,紫外成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紫外成像能够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更加直观、准确地发现设备的放电位置和放电强度;二是受环境影响小,能够过滤掉大气中的紫外线,而只检测设备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三是能够发现设备的前端隐性故障,全面了解输电设备运行状况,提前做好检修计划。
受风雨、雪霜等气候影响,高压输电线路设备极容易发生污闪事故。近年来,针对脏污可能造成的设备绝缘性能降低、电力线路污闪等情况,输电室不断革新技术手段,已经能够成熟运用红外线成像技术、设备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等多种高新技术手段。此次紫外线成像技术的应用,更加丰富了设备监测手段,加强了故障诊断能力。
据了解,公司目前正利用紫外检测技术对污秽较多、雾气较重的地区,进行不间断巡视测量,发现并记录输电设备细微放电的隐性故障,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消除线路亚健康状态,确保迎峰度夏期间输电线路的健康稳定运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中电建协储能建设分会组织召开储能行业头部企业座谈会,来自14家储能系统商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如何落实中央“整治‘内卷式’竞争”精神,引导储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受邀参会。他表示,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7月11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决胜十四五、准备十五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参会代表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7月14日-2025年7月18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蓝晓科技陕西西安用户侧智慧储能项目正式投运7月11日,蓝晓科技用户侧智慧储能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位于西安市高陵区渭阳九路999号蓝晓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园区内部。储能总装机0.875MW/1.7
7月18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转发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关于印发广东电网虚拟电厂并网调度服务指南的通知,本手册适用于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条件,接入广东电力系统,以所在现货市场出清节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母线)为单位聚合为交易单元,且单个交易单元的调节能力不小于1兆瓦、连续响应时间
2025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从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规范了绿电直连相关主体的权责范围和相关要求,并从落地层面指导绿电直连在微观层面的有序发展。650号文总体体现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收到中标通知书,确认联合体中标中国能建哈密光热配套风光项目EPC总承包工程。该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区域,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0万千瓦,包含30万千瓦风电和10万千瓦光伏,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升压站及送出线路。作为国家“疆电外送”战略的重要补充项目,该项目
7月17日,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召开干部宣布会。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朱兆开出席并讲话;上海电气集团领导金孝龙、丘加友出席。电站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电站集团本部各部门负责人、各企业党政负责人参加。会上,上海电气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辛健主持会议并宣布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决定:沈兵同志任
7月15日,内蒙古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历经21个月,提前75天顺利完成开挖,标志着电站厂房建设正式转入混凝土浇筑与机电安装的全新阶段,为电站投产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继2025年4月上、下水库沥青混凝土摊铺转序后,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内蒙古乌海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工程主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成都市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用电需求持续攀升。7月16日21时26分,成都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达2213万千瓦。为保障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电力可靠供应,成都市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据了解,装机规模100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20万千瓦的电网侧储能等资源实现顶峰出力。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economicdispatchproblem,EDP)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旨在满足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的发电成本分配发电厂的出力。《中国电力》2025年第6期刊发了刘刚等撰写的《考虑虚拟电厂的电力系统一致性经济调度方法》一文。文章通过保持对总功率失配的分
近日,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EDL-T)运维人员应用中国喷火无人机对老挝23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进行高空异物清除。这是老挝电网首次应用喷火无人机,为老挝电网智能化运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据悉,输电运维人员通过无人机巡检发现230千伏帕腊—纳塞通106号塔上相绝缘子被一长条形塑料薄膜缠绕。经综合研判,
6月20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运用高压输电线路断股修补机器人,完成220千伏景双线68号至69号光缆修补作业,规避了可能发生的线路跳闸事故。此次作业是该公司在同类导地线断股修补领域的首次实践,为后续同类场景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据了解,220千伏景双线68号至69号光缆因雷击受损,出现两股断开情
6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6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回答了记者关于“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但在消纳方面仍面临压力。请问相关部门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目前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的提问。李超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风
6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回答了记者关于“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但在消纳方面仍面临压力。请问相关部门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目前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的提问。李超: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风电、光伏
6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保供工作推进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袁野出席会议并讲话,18家中央能源保供企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电、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5家企业现场汇报了保供工作情况。会议要求,各中央企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
电塔与电杆遍布城乡,串联起覆盖广阔地域的电力输送网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电塔电杆上总有一个个像“小伞”一样堆叠而成的部件,它们就是绝缘子。一个有趣的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绝缘子要做成一节节像伞一样的形状?难道一整块厚厚的绝缘材料不更简单直接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电杆电塔上的绝缘
6月12日,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境内,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与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开展联合作业,顺利完成±1100千伏吉泉线两处直升机带电消缺。在百米高空之上,直升机悬停在吉泉线铁塔上空,通过40米绝缘吊索,将作业人员精准投放至消缺作业点快速开展消缺作业,而后直升机吊挂着作业人员转场至数
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外送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近日投入运行。这条横跨千里的“电力动脉”上,由国家电网首席科学家郑玉平牵头研发的特高压换流变压器主动保护系统,如同为电网装上了“智能医生”,关键时刻精准出击,保障电力安全输送。继电保护
2025年4月28日,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南部地区突发大规模停电,导致伊比利亚半岛数千万人在白昼陷入黑暗,交通瘫痪、通信金融服务中断、医疗停摆、社会秩序混乱。此次持续近20小时的大停电是欧洲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堪称“21世纪最严重的非战争型基础设施灾难”,暴露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背景下电
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十字路口,中国正以“三场替代战役”与“四大突破”为战略支点,开启一场颠覆传统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承诺兑现,更将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竞争规则。当欧美国家还在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中国已用特高压电网贯通山河,以光伏矩阵点亮
湖北电网是三峡水电外送的起点、“西电东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枢纽,有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77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超3.6万千米。国网湖北电力在变电站、输电线路巡检中推广应用无人机、机器狗、全景摄像机等设备,进一步提升线路和设备运维管理质效。5月13日9时许,湖北荆门供电公司变电智
“无人机发现一个相间间隔棒损坏,导线存在磨损情况,大家仔细观察核对。”6月18日,国网吉林超高压公司输电运维二班班长杜冰应用无人机巡检500千伏甜松Ⅰ、Ⅱ线,该无人机搭载了新型紫外检测云台。在以往无人机巡检作业中,由于存在视野盲区,无人机飞手无法精准定位雷击、导线断股等情况引发的导地线
无人机跨越苗圃、鱼塘、河流,在空中成功架设电缆。2016年9月25日,记者从南京供电公司了解,该公司本月在栖霞区电力光缆敷设时,首次成功使用无人机施工作业。在栖霞区的一处施工现象,起飞前,供电施工人员将轻质高强度初级引绳挂在无人机下方的挂钩上。通过无人机上配置的摄像头和图传系统,操控无
9月20日上午,位于湖北松滋市沙道观镇的500千伏渔兴Ⅱ回350号塔旁,1架具备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小型无人机,在3名操控手的操作中,迅速从平地飞向40多米高空,顺利完成了绝缘子串、均压环、防振锤等多个项目的检测。这是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首次将无人机融合紫外成像检测技术成功应用于电网生产领域,实
为大幅提高对山区和牧区供电线路、设备巡视的工作效率,近日,蒙东电力科右前旗供电公司采用四翼无人机对辖区内的高低压供电巡路进行了巡视,开启了该地区利用无人机巡视供电线路的先河。据了解,为认真落实蒙东电力建立无人机巡检工作方案,该公司建立了包括运检、调度、发策等多部门人员参与的QC无人
9月13日,湖北检修公司利用小型无人机成功实施对500千伏渔兴二回紧凑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紫外检测。这是国内首次将小型无人机融合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电力生产工作中,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空白。紫外成像检测技术是通过捕捉高压设备电气放电时产生的紫外信号,经过处理后成像并与可见光图
一架形似八爪鱼的无人机悬在空中,沿着高压电线的延伸方向前进。此时,终端屏幕上,灰色的背景上清晰地显示出电线、绝缘子、螺栓等部件,在线路的中部位置,一团白色亮点就像星云一样,发出明亮的光芒。这团亮光,就是高压线路破损后释放出的电晕,人眼很难觉察,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理,可能会演化成严重
5月28日,南京供电公司首次采用紫外成像技术,对220千伏秦滨2M16线、220千伏东九2583线绝缘子进行了检测,为电网迎峰度夏把脉问诊。紫外成像技术是近几年来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的新技术,主要用于远距离检测高压输电线路外部绝缘状态。该技术是通过接收设备放电时产生的紫外信号,记录电晕和表面放电过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