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少给他人做嫁衣裳--系列分析思考之二

2015-05-22 13:38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作者:张禄庆关键词:中核集团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世纪末开始的中国核电发展历程犹如坐“过山车”似地刺激人的神经:中核集团自主研发CNP1000因内困外扰无疾而终。历时两年半的三代核电技术国际招标聚焦了全世界目光:三家投标商中,俄罗斯供货商最先出局,最后日本东芝天价收购的美国西屋公司夺标,法国阿海珐公司获得安慰奖。世界核电市场现状却与该招标结果大相径庭:俄罗斯在全球核电市场上独领风骚、遥遥领先;如不出意外,台山EPR机组将比三门AP1000机组提前发电;国产化依托项目至少拖期三年以上。这真是局外汉莫名其妙,业内人雾里看花,参与者心知肚明。

更加意味深长的还有:“全盘引进,一步跨越”鼓吹者们根本看不上眼的国产二代改机组支撑了投运机组的大半江山;专门作为技术转让国家平台成立的国核技,独家“消化吸收”用纳税人的钱购得使用权的AP100技术三四年后,才让其它单位又花一大笔钱从国核技手中“分转让”出西屋技术。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型“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首台机组,中核集团的福清5号率先开工建设。中电投合并了刚成立8年的国核技,“全盘引进,一步跨越”就此收场。估计其今后的核电将会全身心致力于CAP技术的研发推广。笔者认为,尽管核电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远未解决,但“三足鼎立”的核电企业间会有一段时间基本相安无事,各自苦练内功,让自己的创新成果,从安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接受国内外用户的评头论足。人们常说造化捉弄人,其实其中蕴含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哲理更值得玩味。最终还得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影响“十三五”核电发展规划编制的第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国产化依托项目何时能建成发电,后续项目何时能开工,以及如何确定其建设规模。笔者注意到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并不一致,甚至尖锐对立。需要从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统一认识。

国产化依托项目目前最大的拦路虎是屏蔽式主泵样机研制。AP1000主泵要求的功率和流量规模空前,还要安装以前没用过的巨大惰转飞轮,致使样机研制难度极大。样机研制已历时7年,至今仍未成功。据说,本月样机泵完成在美国台架上的试验后,将再次运往三门现场。如果事转成功,则可开始与主系统相关的调试。然而不经过一个换料周期的实际试运行,让其潜在的问题得到充分暴露,谁都无法预计只经过区区数百小时性能试验的主泵实际运行究竟能坚持多久。国家能源局主要领导曾明确表示,等核心关键设备问题解决后再开工其后续项目。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既实事求是,又敢于担当的领导决策。

有些人则认为,只要主泵试转成功,就可以开工新项目,以加快建设进度。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这种思路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提前开工两三年,从而可以早些得到投资回报。但是与此共生的风险也显著增大。除了上述的主泵运行性能外,还有几项必须在AP1000首堆积后续三座机组上实施的系统瞬态性能试验。由于这些试验对系统设备造成的潜在风险,后续机组可以不再重复进行。万一试验出现一些闪失,需要更换物项,在以模块化安装著称的AP1000上可能带来的损失将更大。这样的利弊得失还应该慎重考量。

和业内许多专家一样,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AP1000技术转让合同未能保护我国核电自主发展核心利益,存在严重失误。有位著名的美籍华人谈判前就曾当面提醒我们:按照西方惯例,AP1000设计图纸的知识产权是西屋公司的,但建成机组的产权属于业主,所以机组调试及试运行产生的数据、资料所有权也当然属于业主,西屋公司不能无偿占有。但现在只宣传技术转让合同规定,机组功率超过135万千瓦设计的知识产权属于中方受让再开发方,却对形成AP1000完整知识产权做出了实实在在巨大贡献的我国核电业主,无权共享到一点点知识产权的不公平待遇讳莫如深。这体现在国产化依托项目4台商用机组建设严重拖期才换来的技术修改,以及上文所述的明确规定只需在这4台机组调试期间安排进行的具有一定风险的系统设备多项性能试验在内的所有数据资料的知识产权统统属于西屋公司。实际结果是我国的依托项目4台商用机组,不仅省去美国政府对核电新机型开发的大笔美元资助,还白白成为弥补、完善AP1000知识产权重大缺失的试验品,而不能合理共享知识产权。

原标题:少给他人做嫁衣裳--系列分析思考之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核集团查看更多>三代核电技术查看更多>华龙一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