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欧洲生物质在华遇阻背后:全行业盈利项目不超过10个

2015-06-03 09:11来源:能源杂志关键词:生物燃气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欧洲先进的生物质技术在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时却屡屡碰壁,这其中的壁垒障碍是什么?

文/闫笑炜

“在中国,能够盈利的生物燃气项目有多少个,我掐着指头算就能算出来”。这是一位从事生物燃气多年的业内人士与《能源》记者交流时的一句玩笑话。但正是这句玩笑,刺痛了每一个来华的欧洲生物质从业者的心。

气候变化带来的可再生能源的巨大需求,使得欧洲包含生物质能源在内的新能源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也吸引了不少欧洲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办公室,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加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并未将欧洲的成功在中国复制,不少公司在华业务拓展步履为艰。

这种困境其实反映了我国生物质产业存在的问题。生物质项目与光伏、风力发电不同,它的利益相关者不仅来自于政府、能源企业及用户,更关系到农业、林业、畜牧业,牵扯的行业异常复杂。

欧洲公司入华困境

2014年6月的德国汉堡国会中心人流攒动,汉堡市不少旅店均已人满为患。旅店老板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房源非常紧张,房价也在飙涨,大部分住客都是去参加汉堡国会中心的盛会。

这里即将召开的“欧盟生物质能源大会”是欧洲生物质产业最高规格的大会。2014年度的大会举办地选在德国,由于德国在欧洲的生物质能源产业中扮演领头羊的地位,本届大会显得格外隆重。

这种盛况得益于德国政府对生物质能源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起,德国就开始了把生物质作为能源材料的探索,并立法支持生物质能源的研发与实践。德国也是全球率先实现生物质项目自动化与标准化的国家之一。

尽管德国对生物质的补贴正在不断下降,但是德国从业者并不担心,因为他们依旧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将市场拓展到海外,并已在英国、法国获得成功。

不过,这样的情况并没能在同样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中国复制。近些年,不断有德国企业进入中国,德国农业部在北京也成立了“中德国际合作机构”(简称GIZ),搭建了中国企业德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引进了多项德国技术,也多次促成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间的合作,但这并未改变国内生物质市场的整体不振。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风能、太阳能新增装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却不断走低。

去年9月生物质能源大会上一位专家曾调侃:“在欧洲,我们在谈论新能源产业,往往会说生物质、风能、太阳能,把生物质放在首位。然而在中国,我们往往会说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生物质的地位,已经被放在了‘等’的行业里面,太受伤了。”

这种困局,并非我国不重视产业的发展,根据清华-力拓资源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央共投入了约315亿元专项用于沼气建设与发展,大部分资金被用于户用沼气的补贴。200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曾指示学习引进欧洲技术,并由发改委牵头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林业局去欧洲考察。我国现在不少沼气项目都采用了德国技术。

这一时期,被业内人士称作“沼气大跃进”。然而,随后迎来的却是项目大规模弃用的尴尬。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2014年10月14日发布的信息显示,陕西省农村户用沼气池闲置或弃用现象严重,全省农村户用沼气使用率好一些的村,能够达到70%,多数为40-60%,差一些的村使用率不足30%,同样的情况,在福建、甘肃的农村也十分严重。

在欧盟生物质能源大会上,记者曾与德国从事两段湿式厌氧发酵法制生物燃气的GICON公司市场总监Joost探讨过欧洲公司在华业务状况。Joost告诉《能源》记者,欧洲大多数项目运行良好,但是中国,这一比重不到1/10。

同样应证欧洲公司在华困境的还有世界最大的沼气工程公司EnviTec,EnviTec在欧洲已有近600个成功项目,但公司一位中国区业务负责人周俊告诉《能源》记者,在中国,全行业盈利的项目不超过10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燃气查看更多>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生物质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