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秦山核电:打造中国核电范本

2015-06-08 09:11来源:中核工业报关键词:秦山核电中国核电核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挥“人的魅力”时时处处彰显核电正能量

“有底气”,是秦山核电基地当下的公众沟通常态,而秦山的公众沟通,其实从30多年前就开始了。1983年,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秦山核电的公众沟通,从那时候开始真正与核电建设发展一路同行,以“大气如海、淳朴似盐”的海盐为起点,开启了“永不落幕”的沟通之路。

“秦山核电公众沟通起步比较早。上世纪80年代初期,海盐还只是一个封闭的沿海小镇,从老厂区等全国各地核工业战线上奔赴海盐建设核电的‘老核工业人’,身上‘天然’就带着艰苦奋斗、严谨细致的气质,他们对事业执著的追求精神,慢慢感染着海盐人。无形中,他们的魅力就贴上了核电人的标签。”秦山核电科协秘书长周拯晔在谈起秦山的公众沟通源头时这样说道。

李大宽则向记者介绍这样一个品牌——“邵工话核电”。“一直以来,秦山核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退休职工、浙江省核学会原副秘书长邵祖芳,从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们上一堂生动的核电科普教育课开始,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形式,逐步进学校、入机关、在街头广场、上电视……其实,从我们的核电立项伊始,为了让核电站周边的公众了解核电,一个又一个‘邵工’在30年中,不断推动着核电公众沟通的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具备秦山特色的核电科普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中核运行党委书记吴岗看来,依靠“人的魅力”,秦山核电基地建起基础扎实、随时随地的“沟通网络”。像这样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每一个核电人的作用”的方法,是秦山核电基地的公众沟通工作中关键的一环。“核电的公众沟通需要随时做,不是出现问题才匆忙上场,只有长期、常年不断地沟通,社会公众才能潜移默化地认识核电、了解核电。我们现在要求每一位员工,甚至是我们的每一位承包商,除工作8小时内以身作则,8小时之外的生活中也要做核电人的表率,做出彩核电人。”

也正是凭借着核电人时刻的以身作则,秦山核电基地的公众沟通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避免了生硬的灌输说教,让核电知识和核电形象潜移默化地在海盐、在浙江,在每一个秦山核电人所到之处,开出“正能量的魅力之花”。

让沟通与时俱进“与众不同”

当然,公众沟通不是一件“随意而为”的事,而是一个与各方紧密相连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根据公众沟通本身的发展规律顺势而为,也更需要“主动而为之”。这一点,在秦山核电基地体现得尤为突出。为了更专业、更稳步推进秦山核电文化宣传、公众沟通工作,实现秦山公众沟通工作的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2013年,秦山核电基地整合了秦山一二三期公众沟通资源、优化工作组织结构,正式成立了秦山核电新闻宣传中心,全面负责秦山对外公众沟通工作。“这也是为更好地发挥秦山老基地核电科普优势,立足秦山,依托海盐,辐射全省,服务全国。”李大宽介绍说。在秦山核电基地,公众沟通的一个主要方式是核电科普。“几年前,我们就有‘一二三’等系统性的科普宣传安排。‘一’是出版一本小册子《核电——安全清洁的能源》,赠送给前来核电站参观的公众,每年出版一套核电科普挂历,送给应急区域内的居民,制作一张科普光盘,赠送给社会公众;‘二’是以初中二年级学生为科普重点,每年面向秦山核电厂烟羽应急计划区的8所中学的初二学生,开设为期三天的核电科普教育课;‘三’是三种科普教育的基本形式——听科普报告、看核电知识展览、参加科普有奖知识竞赛,让学生和民众有更多的亲身体会。”周拯晔说。

这样的“一二三”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也可以说是创新,有时候甚至是被倒逼着去挖掘新的途径,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面对新的民意空间和新的发展环境,秦山核电基地的公众沟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吴岗坦承公众沟通的“变与不变”之间的不容易。也正是出于这种依时而变的思路,让秦山核电宣传之路“风生水起”。2014年,由中核运行自编自导自演的“核电小苹果”视频风靡网络。“短短几分钟的视频里,5名核电员工出镜,在秦山核电基地的各个场景前,身着不同岗位的核电员工服装,模仿了热门歌曲《小苹果》的舞蹈,视频中还穿插了核电科普知识和生活用电知识。”提到核电小苹果,每一个秦山人都为之点赞。该视频一经发布,就迅速引爆了核电圈,短短几天内总点击量就达千万之多,该视频被评为“2014年中国企业新媒体传播十佳案例”。

“先要有关注,再谈科普”,这是视频创作者、中核运行党群工作处的邵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感言,而这也正是秦山核电基地公众沟通工作“抓住热点、与时俱进”的一个真实写照: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让公众关注核电的“前事今声”,从而为核电发展营造出良性的舆论空间。

在这方面,秦山核电基地的另外一个沟通窍门是“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作为目前秦山核电基地公众沟通主要负责部门——秦山核电新闻宣传中心的负责人高飞说:“我们针对不同的群体,加强了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群的教育和培训,如海盐县政府工作人员及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核电知识培训;重点对能够推动社会公众更好地接受核电的人群——教育、卫生、文化系统人员及核电厂五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等重要群体进行专门培训,使得核电科普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也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支持。”

另外,善于借力也是秦山核电公众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2014年10月11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王国庆等领导以及中央主流媒体嘉宾等共聚秦山,为核电公众沟通建言献策、把脉引路。在中核集团在秦山核电基地举办的开放日活动中,中央主流媒体记者了解秦山核电严谨规范的管理、优美的环境、安全的事实之后,发出了一篇篇客观的报道,澄清了大家的误解。近年来,随着后福岛时代社会公众对核电的日益关注,在“3.11”日本福岛核事故周年、“6.5”环境日等敏感时刻,邀请媒体记者和专家走进秦山核电已经成为惯例。这种应时应势的公众沟通形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原标题:秦山核电:打造中国核电范本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秦山核电查看更多>中国核电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